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清明上河图密码4: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
  4. 第3节

第3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信里写了什么?”张用越发好奇。

“我去。”

寻常织锦,经纬丝线皆贯通织,称“通经通纬”。缂丝却只用小织机,先用素丝,在机杼上布好经线,再将图纹绘于其上,而后用小梭引彩丝分片缂织。纬线各不相接,故称“通经断纬”。由于纬线可随意变换丝、地位,最宜描摹各诗文书法、山楼阁、鸟人等。织成之后,隔空而观,图样凸显,如同雕镂的一般,因此时人将它谐音妙赞为“刻丝”。

他忙说:“那不成,还是满三年才好。”

自那以后,每逢年节,他都随媒人去拜望岳母。岳母也渐渐惯习了他的疯言癫态,反倒对他生许多疼惜,不时让厨妇或阿念给他送去些衣。三年来,他却从未见过朱克柔一,只从阿念中听了一些。阿念说话又一向歪瓢捞粉——从没个准的。他听来的朱克柔便奇形怪状、颠荤倒素。不过,他倒是越听越乐。

媒人吓得忙偷偷摆手,小声说:“这哪里要得?他家虽不是什么仕宦人家,朱家小娘却也极尊贵自矜。小相公若急着见媳妇,咱们又不是为官宦的,一年孝满,就能迎娶朱家小娘了。”

“阿念,你说你家小娘今早又去了银章家,这个‘又’字是什么来历?”

照阿念的话说:“姑爷和我家小娘,一个是琉璃瓦,一个是玉汤匙。一个接雨,一个舀汤,一对耀人儿。连声响都,一个房檐上滴答,一个瓷碗里叮当,合起来比唱曲鼓琴都好听。”

“娘向来啃骨,怕吃烂。那人变得稀烂的猪一般,娘推不过,只得叫我把信拿到里给小娘看。小娘看了那信,真的来见了那人。”

“姑爷,你没见娘说这些话时,比皇太后还有威势呢。娘还真的把皇上那首诗念给了那小官儿听了。那首诗娘也我背过呢:‘雀踏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莫作寻常黹绣看。’

此前,刻丝多书画包首或经卷封面,当今官家登基以来,倡兴艺文书画,更雅好古珍玩、茗茶佳酿、瓷锦绣。刻丝也随之大兴。而其中,朱克柔刻丝名冠当今。她原就于苑画,擅绘朵、翎、人。别家刻丝,都是临摹名家书画,她却自机杼、自画自缂,织纹至毫末,画风雅逸清远,独称“朱刻”。文士显贵以珍藏一件“朱刻”为傲,连天也格外叹赏。

“我哪里清楚这个?反正娘让他走了。没几天,他又来了,娘又让他走了。又没几天,他又来了,娘自然仍旧让他走,那人却不走,还拿官样儿来唬娘,说他是奉朝廷之命来问小娘一件事。

“那小官儿被娘一篇大话压住不过气,忙矮去,变回笑脸狗,说他真的是受了公公的命,来办一件大事。他从怀里取一封信给娘,说让小娘看看。小娘看了自然会答应见他。

不过,有一样张用极钦佩——朱克柔善缂丝。

“你家小娘来说了什么?”

不过,他好奇的是,朱家小娘谷雪人一般,终年藏在闺房里,连他都不见,为何会雇轿门,去银章家?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莫非是《百工谱》?”犄

“娘说:我家又没偷又没抢,每年该的三十几样税全都足足地了。便是官家,也没有见未阁的民女的理。何况这几年,我女儿哪年不给官家奉几件缂丝?官家还在我女儿那幅《碧桃蝶雀图》上御笔亲题了诗呢,你这官阶自然不知晓,要不要我背给你听?

“小娘隔着帘,只对那人说了两个字。”

仅这一条,张用心里便不如何厌拒这门亲事了。

“那工不是公母的公,是工匠的工吧?”犄角儿忍不住问。

“这话轱辘得绕回到正月间。那天,有个穿绿袍、黑纱帽的小官儿,来家里求见小娘。小娘常日连公公鹅、公猫公狗都要避开,他不但是个男人,官要是母的也好,还偏偏说自己是公……”

媒人。

“我也说不太明白,似乎是一百个公公开铺啥的。”

“哪两个字?”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