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红楼]权后之路
  4. 第218节

第218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丈夫对她去税务司当公务员是抱着支持态度的,他还说起:“我们师的老婆听说是教育司的副司呢!你们京都来的姑娘一个个都是才女。”

穿越时空,话说回来。

邢岫烟看到这些抨击多是付之一笑,也没有写这样无用的嘴炮文,反而让“大周民报”定时刊印一些数据。就是每月四川的米价、面价、棉布价、油价、酒价、料价、锄镰刀菜刀等工的价格,还有公路、政府衙门等工程的造价。

此时贾赦贾政早就分家,但是贾环、贾宝玉兄弟都在官场,贾环在新设立的预算司当副司使,已经是正四品,他这个年纪来说,算是官运亨通了。贾宝玉为贾母丁忧过后,就翰林院当了庶吉士,三年后又当了六品主事。

而这样的消息又引了许多商人涌四川行商,促其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服务业和贸易的税收。四川能自五挑大梁打安南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一定要有庞大的财力积累作为后盾。

虽然丈夫文化低,不能和她日日团聚,有时遇上扑上去的女人也会不知所措,骨里却很敬重她。丈夫因为自知是泥,对于她这个前公侯之孙女自然有自卑,有时虽然让她好笑,但又觉得这辈嫁个这样的男人大约也是福气。

赵姨娘是早一步得知探回来探亲的消息的,她手底也有些人,早一步派人去接了。

王夫人见了

听到外卖报声,有言皇后平南军如何云云,探不禁想:自己少年时也真是犯蠢,怎么会盼望呢?四川不少妹都还是来的。

当然民间是没有多少人知当红话本家是老圣人的。连载几年,老圣人也赚了近万两银的稿费了,毕竟报纸虽然便宜,但是版量很大,如今有商人订报去外省发行。

贾府(贾家二房)开了侧门,赵姨娘带着小吉祥等丫鬟等候在二门了。母女分别数年后相见,自是泪连连,且不细数。

在这样喜庆的气氛中,一队小车队从码使往宁荣街。

如果四川几乎所有的这些价都比别的地方便宜稳定,那么这个地方必定繁荣。

但是贾宝玉和贾环两房却是没有分家的,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荣,工可没有赐官邸给他们住,而是在宁荣街购地修了贾府。

贾探自八年前嫁去四川就从来没有回京都探过亲,她嫁的人原是一个八品校尉,后积功升至从六品,而在新军中的军衔是少校,是隶属于第一军的一名炮/兵营。这一回她也收到南国来的家书,丈夫累功升为中校了,而将来朝廷也有封赏。

四川本是夷汉杂居的地方,民间本没有那么多男女大妨,农家的妇人也是要活的,而妇人改嫁都是常事。

因为南北之战,近来报纸的发卖更是激增了五成。平南之战大定,平南疆开疆拓土、收复前宋失地,新设北越,如今又听说南方诸藩皆俯首称臣纳贡,这些都在报纸上有详细报,京都百姓们心鼓舞、张灯结彩。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乘轿故地重游,宁荣街繁华依旧,人声沸,心中慨万千。

也依礼去拜见贾政、王夫人,王夫人倒是想权,但儿媳兼侄女只是面,而沈曼则更不怎么当一回事了,狠打她的过脸。她在京都女眷中早是声保狼藉,没有人一丝像样的际,在府中其实要看儿媳们的脸了。

这在无脑里就是“骗字数”的,但引起有识之士更的思考。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是实在的,百姓安居乐业并不是一句飘浮的话,就是基于这些细节的东西。

本就有男儿之志,在四川那地方,不少女组织里当文职公务员,以探之才当然也考上了税务司。这些年,她一边上班,一边养着一儿一女,在四川也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这回休假,因已过秋收,税务司最忙的时段已过,再听说丈夫战后也有一段假,他也要京来。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