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唐朝小地主
  4. 第一卷 江南好 第三十三章 知音

第一卷 江南好 第三十三章 知音(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韩瑞不敢居功,连忙说:“岂敢,以绛真小的琴艺,还有甜歌声,无论唱什么,都是那么完,令人陶醉。”

韩瑞听得一,而绛真若有所思神,纤指拂弦,叮叮咚咚几声,明媚秀颜展现动人笑容,欣喜说:“果真如此,请王郎君继续赐教……。”

王璎珞继续说:“嗯,弹奏……。”

良久,钱丰叹:“虽然已经不数次有幸听到绛真小的歌琴,不过当再次欣赏的时刻,却依然要句绝妙,以示钦佩之意。”

诗曲罢了,声音在厅片刻,果真是余间绕梁,众人静坐,依然沉醉其中。

问的是酒宴事,韩瑞小声:“三哥又不提前打招呼,乡地方,果蔬不缺,然只有鹅而已。”

.........

或许是遇到了知音,两人兴致的探讨起音乐方面的问题,本是对席而坐,渐渐地越来越靠近对方,就应该就是所谓的促膝谈,一时之间,却把旁边的韩瑞、钱丰忽略过去。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也得靠乐伎咏他们的诗,唱他们的词,这才能家誉晓,把自己推销去,所以唐代是乐伎最吃香、最光彩的时期,相当于文人推动着乐伎这个行业的兴盛,而乐伎反过来促着诗词这门艺术的繁荣。

有个朋友突然上门拜访,这几天要带他四转悠,更新可能不给力了,只有两章,望请各位见谅。

就是说,唐朝的文人,要买乐伎的账,反之亦然,唐朝的乐伎,也很买文人的账,乐伎没有文人的诗,不了名,文人没有乐伎的唱,也成不了名,两者是互相需求的关系,好比现在的绛真,固然颇有名气,却要上门向韩瑞求教。

“同。”韩瑞地附和,别怨他,这是个音乐白痴。

“非歌琴之功,乃是诗意动人,所以真正让人钦佩的却是韩郎君。”绛真微笑,其实这首诗的意很简单,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却有不可思议的魅力,使人到其虽单纯却烈,能久在人心中缭绕,而且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的旋律。

“绛真小临时起意,我怎能料知。”钱丰解释,忽然得意笑:“幸好我也有准备……。”

韩瑞犯难,而且钱丰也不搭腔,赞都来不及,当然不可能挑刺,两人相互看了,就要齐齐摇之时,却听不怎么开的王璎珞,微笑说:“商调若是能稍微低些,还有羽调在………的时候,提速再放缓,或许会更好。”

“韩郎君谦虚,让人难以自容。”绛真笑盈盈:“儿(唐代女自称)有自知之明,略谱曲,定有瑕疵,恳请几位不吝指。”

对此,韩瑞颇有经验,浑然不在意,而钱丰却不怎甘心,试想言几句,奈何只是通音律,也是有心无心,过了片刻,脆悄悄来到韩瑞旁边,低声:“二十一郎,等会准备以何待客?”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