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珍馐娇娘(锦宫春浓)
  4. 第134节

第134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此一来,行令自然缓慢。

杨彦之还待说些什么,李锦昶大手一挥:“禁言。”

姚珍珠离得不远不近,也能看到李锦昶缓缓起,绕过桌案往前走了两步。

在他面前,是大褚一国之栋梁。

只有四周的灯幽幽着,是不是发啪啪声响。

嘭、嘭、嘭。

此刻杨彦之突然来跪请,一看便知是同李锦昶提前商议,因此在场诸臣皆无言语。

如果有耐心等一等,待到皇帝陛苏醒,说不定一切便都能顺遂。

杨彦之腰背一弯,整个人趴伏在大上,额狠狠撞击地砖。

“父皇……”这两个字一说,他便哽咽地红了睛,“父皇早先急病,至今昏睡不起,孤心中甚是不安。”

姚珍珠用饭的姿态很优雅,但速度特别快,她可以既不狼狈又不失面地用膳,还能比别人多吃许多。

“孤在此,谢过诸位。”李锦昶端起酒杯,仰一饮而尽。

杨彦之这句话说完,就被李锦昶驳斥:“大胆,父皇尚且安在,又怎是朝中无君?”

阮良娣:刚刚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文渊阁中最年轻的阁臣,曾经的太伴读杨彦之起列,扑通一声跪倒在李锦昶面前。

那声音沉重有力,响彻宇

满朝文武,皇亲贵胄,皆低不语。

现在由太主事,太无法擅专,只能把所有阁批全看过后再同近臣商议,最终才能朱批。

“休要胡言。”李锦昶厉声呵斥。

李锦昶继续:“孤不孝,一直以父皇为天,总觉得他永远不会老去,却未曾关心他的,以致急症发作才慌了手脚。”

“殿,为黎民百姓,为大褚国祚,臣才斗胆请言,还请殿以国事为重,夺父忠君之,忍痛鼎力朝政。”

一瞬间,大殿中再度鸦雀无声。

果然,李锦昶今日大张旗鼓给李宿准备冠礼,绝不是真心为儿的成年而开心。

杨彦之请李锦昶为国家提前登基,李锦昶立即驳斥,态度很定。

其实原先洪恩帝在时,也是要由六同文渊阁一起评议奏折,阁批给皇帝参考。

于是,阮良娣错的工夫,她碟里的几菜都消去一半,却一动静都没听到。

这一声叹,砸在每个人心中。

他已经当了三十年太,当得太腻味了,即便有洪恩帝偏心,即便背后有大的母族和妻族,他一日不坐在龙椅上,便一日无法安寝。

李锦昶说着,低抹了一把脸。

如此态度,也在众人意料之中,杨彦之便只得跪伏在地,态度也很决。

姚珍珠的双手放在膝盖上,握在一起。

在场朝臣心里却都跟明镜似的,即便如此行令会有些拖延,却并不会特别延迟,若说特别大的影响倒也尚未显现。

心中有数的朝臣此刻心中只有一个念:终于来了。

她低着,用余光去寻找李宿的影,也只能看着他低垂着的侧颜。

“殿,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父皇不在朝中,孤勉力支撑,全靠主位卿鼎力相助,共同匡扶朝政。”

杨彦之的声音很洪亮,一瞬穿透太极殿,直达苍穹。

她正想问一句,就听主位之上,杨连的嗓再度响起:“肃静。”

姚珍珠心满意足放,虽只用了三分饱,但她不觉得饿了,便可以神抖擞再看戏。

“臣恳请殿以家国为重,提前登基以正国本。”

李锦昶声音嘶哑:“近些年来,父皇每况愈,为国为家,也为了我们这些不成的儿孙,才勉力支撑。”

“你莫要再说,孤是不会答应的。”李锦昶却摇了摇,很定地叹息

待吃到那海参烧时,姚珍珠微微皱起眉

————

杨彦之声音越说越大,越说越洪亮。

“大褚立国百年,重复兴盛,皆因父皇文韬武略,三十载夙兴夜寐,才有大褚之今日繁盛。”

他连磕了三个,才起继续:“殿,陛虽安在,但朝中无人主持,如今朝中政事繁杂,兹事大,桩桩件件都要殿会同文渊阁与六商议后定夺,实在有碍国事。”

四个月过去了,大师兄还是没

“为时已晚啊。”

李锦昶:“为让父皇可静心修养,孤让人护送父皇去玉泉山庄治病,期望父皇有朝一日可以再度复苏,再教导孤为人世之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大殿之上自是安静如夜。

但李锦昶哪里等得了?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