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朝堂
  4. 第三章 大患

第三章 大患(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东没有正面回答,看向了沈南,沈南会意,知周东并不是要征求他的意见,笑:“不急,不急,此事不必急在一时,可以等大王和王将军、孙相国商议之后,再作定夺。”

中山国复国一年多来,周东以昼为夜以夜为昼,不敢稍有懈怠,将朝中政事梳理得井井有条不说,中山国恢复到了灭国之前的繁荣。

以赵国地势,攻秦是为策,攻燕攻齐为上策,攻魏为中策,攻韩国为策。攻中山国则为……上上策!

只是想要盛想要富谈何容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周东表面上有条不紊地推动各项事务,其实心很是焦虑,他知留给中山国的时间并不是很多。

慕容成大沮丧:“大王,莫非就此错过魏达,不向他伸援手?”

燕国地北面偏远之地,虽国土面积广大,却地广人稀,并且多是荒凉之地,土地贫瘠,国力在七大诸侯国中最弱。虽有南之心,却无南之力。不过周东也是清楚,燕国一向对齐国垂涎三尺。若是燕国尽得齐国之地,以齐国富饶弥补燕国不足,燕国必然壮大。

周东淡然一笑:“如此良机岂容错过?再者魏达当年待寡人不薄,寡人不能薄寡幸,只是如何帮他,就要费一番心思了。”

赵国更不用说,三家分晋之后,魏国第一,赵国第三,韩国第三。赵国夹在燕魏之间,西有秦北有大燕南有魏国东有齐国,和魏国一样周围全被列环伺,时刻厉兵秣,不敢稍有松懈,以便随时迎战或是征。

现今中山国复国,并且日益盛,赵国虽迫于形势和中山国好,却始终视中山国为第一心腹大患。

慕容成才舒了一气:“大王,臣以为,可以暗中将魏达接来中山国,商议如何助魏达继位。”

秦国虎视眈眈,虽近年来并未有东侵之意,但秦国实力不容小觑,以周东推测,秦国早晚会东侵犯各诸侯国。秦国背靠大山,有天堑之利,国中关中平原富饶,产丰富,近年来养蓄锐,早有吞赵攻魏之心,只是时机尚未成熟,兵不动而已。

“为何?”慕容成心中大为不解,良和幔陀两个女,也懂国之大事?

是以燕国早晚攻齐。

但周东并不满足于此,仅仅繁荣还不够,还要盛,还要成为霸主,否则中山国夹在赵国、燕国之间,早晚还会被欺凌还会被吞并。

慕容成想不明白:“为何王相国不让魏达前来中山国,是有何顾虑?”

二人不明就里,来到了沈南近前,沈南笑问:“我且问你二人一个问题,魏达因谋杀太未遂,逃魏国,是逃来中山国好,还是前去燕国好?”

良不假思索地答:“自然是逃往燕国好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沈南冲良和幔陀招手:“良姑娘、幔陀姑娘,请过来说话。”

其实赵国吞并中山国之心,由来已久,早在魏国灭中山国之前,赵国十几次攻中山国,却全被中山国击退。无奈之,赵国才心一计,意东引,假意借给魏国,让魏国攻中山国。

“很简单呀,魏达逃往燕国是逃亡,燕国和魏国并无过节。逃来中山国就是中山国有意挑起事端了,会让其他诸侯国误以为中山国是要手魏国政,必会都对中山国心生提防或是不满。”良跟周东久了,也有了站在各诸侯国立场之上分析事脑。

王松和孙西敢因复国有功,一个被封为护国大将军,一个被封为相国,二人位极人臣,一武一文,成为辅佐周东的左膀右臂。

只是赵国没有料到,魏国竟然打了中山国,此事在赵国引起了轩然大波,险些让赵国因此被魏国前后夹击,再难突围。若不是中山国复国成功,赵国早晚会成为魏国的

周东招呼姜姝一起回,姜姝意犹未尽,还想再玩一会儿,周东担心儿了凉风,姜姝只好收起心思,一起回了。

幔陀:“确实是燕国好一些。”

幔陀也说:“正是,正是。此时中山国应该置事外,远离此事。并非是中山国惧怕魏国,而是不想让各诸侯国对中山国有所偏见。中山国复国不久,正是励图治之时,不宜多生事端。”

国安,当初王相国就直接修书一封让魏达来投奔大王了,何必舍近求远呢?”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