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司宫令
  4. 第17节

第17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铜钱垂丝的法甚是新鲜,你是怎么想到的?”秦司膳问。

那羹格外稠,釜盖一揭,多材相辅相成酝酿而的鲜香之气如千万条细小游龙般逃逸而,徘徊于厅堂之中,飘游至每人鼻端,小龙尾左右轻轻一摆,诱人香气便随着这一撩拨蜿蜒鼻,趁人一激灵间,这郁的味便悄然附在了他们记忆

秦司膳接过,略品了品,未曾饮尽,但对凤仙淡淡一笑:“多谢,你费心了。”

“有的有的,”申县令迅速应,手指面前汤盏,“你看,适才你们说话间,我已经让人盛了第二盏了。”

请秦司膳和申县令品尝。那鱼与粥相,已不甚明显,一望去,只觉粥莹洁如雪,间或有几缕淡黄纤丝一现,细看之可辨是少许姜丝。

秦司膳薄笑意:“不错,初次尝试能到这样足可见平日功底。穿线鱼脊骨可是用绣针?”

凤仙:“不曾学过,只是自己担心全不懂医理会犯禁忌,害人而不自知,故此自己看了一些医书。”

凤仙先从木甑中取一个铜钵,铜钵中有一只蒸好的乌。凤仙将乌搁在银盘中,那虽经历了时间蒸制,形态肤仍保持得相当完好。凤仙获得秦司膳颔首许可后,以箸轻轻一划,蒸制得十分熟透骨的乌随之溃散,了一些藏于腹腔之中的地黄薄片。

秦司膳未品评羹汤味,但问凤仙:“你学过医术?”

“不尽然,不尽然。”申县令摆首,“鱼与羊熬成的羹汤我以前也饮过,都不如你熬的这般鲜香,你一定有秘方。”

这粥除米与鳜鱼外仅以姜、椒去腥提鲜,另加了一些盐,鳜鱼自带甘味,与粥炖煮糯的,甘鲜味隐藏在淡淡咸味之后,附于半质的粥中,在升腾弥漫,令味得到的抚竟让申县令有几泪落的觉。他对着蒖蒖连连颔首,在言称赞和再尝一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秦司膳再问:“这羹可有药效?”

凤仙取少许,呈给秦司膳。秦司膳品尝之后颇显诧异:“是甜的,你用了糖?”

秦司膳颔首:“是个有心人。”

“是的,是饴糖。这乌,是用生地黄切片,与饴糖相和,纳于腹中蒸成。”凤仙低首,“饴糖由粮制成,可补脾益气、肺止咳。生地黄清生津,可治咽痛。用此法蒸成的乌可治虚劳及腰痛咳嗽。我见司膳夫人为我等监考,连日劳,往返巡视间,常开谆谆教导。今日座时曾以指节摁腰,似有腰痛之状,偶尔轻咳,或源于说话增多导致的咽痛。凤仙不能为夫人分忧,只好斗胆,以此方烹制乌,希望对缓解司膳夫人不适有所助益。”

秦司膳略一回想,问:“你这师可是今日应试的凌凤仙?”

秦司膳品尝后不置可否,但请申县令品评。申县令原本不,可一闻见这香味,便忍不住改变了主意。一尝之,申县令睁大了睛。

凤仙答:“是羊骨和鲫鱼。鱼羊为鲜,所以羹汤尤其鲜。”

凤仙浅笑垂目,向申县令裣衽致谢。

蒖蒖微笑:“是的。不过我这针线活与我凤仙师相比可差远了,她能用针线穿好整条鲥鱼的鱼鳞,鱼上桌后,提线即可去鳞。”

凤仙:“也不是多么复杂的秘方。先用羊骨慢火熬汤,熬好去骨,加纸裹烧熟后去鳞切好的鲫鱼,以及陈橘、生姜和葱白,炖煮成羹汤便成了。”

凤仙:“如此香骨酥,用以熬汤煮羹白,更为醇香。”

蒖蒖:“这法我曾听教我菜的先生提过,说曾有友人如此款待他,至于步骤他没有细说,我也是初次尝试,如何调味和系线自己胡琢磨,也不知对没有。”

凤仙旋即上前施礼。秦司膳问她两菜可备好,凤仙说早已备好,随后秦司膳示意将作品呈上。

言罢又盛了一些铜钵中蒸奉与秦司膳:“这缩了乌、地黄与饴糖三者华,饮比仅更易见效。”

蒖蒖称是,秦司膳便放四顾,寻找凤仙。

秦司膳再命凤仙上第二菜。凤仙随即奉上,却是在釜中熬好的羹。

“鲫鱼为何要纸裹后烧熟?”秦司膳不动声地问。

“有,可治脾胃气虚不。”凤仙看了看申县令,旋即低首作答,“今日我无意中听见申县令向司膳夫人提及脾胃不佳之事,便想起此方,了,也不知是否真有开胃之效。”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这羹是用什么煮的?似羊非羊,似鱼非鱼,又比羊汤鱼汤更郁。”申县令品尝后格外好奇,仔细端详盏中白汤,先于秦司膳发问。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