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第275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娇杨挑眉,那得看是什么问题了,如果是一般的问题,那说揭过就揭过了,可情节要是严重点的,性质若是恶劣点的,那可就不是想接便能揭过的。孙主任,你还是敞亮点,同我开门见山地说把。

我能够进石油系统,是地矿系帮了我,是孙主任您帮了我,只要能给留面子,我肯定不会落了您的面子。可我也希望您不要太让我为难。

在科研这条路上,您是长者,是前辈,我只能算是一个晚辈。但科研有科研的规则,国重有国重的规章,在遵守规则、遵照规章的情况下,能给的面子我都会给,哪怕是超出一点点我的底线,该给的面子我也会给,但我想听听理由。

如果您自己都觉得过分的,那就不要同我说了,说出来是在为难我,也是在为难您。

孙主任连忙道,不过分,不过分!是我们有些文书资料没有做好,这算是沉疴旧疾了,有好多年,我已经让下面的人去补了,可一时半会儿根本补不起来,我得同你说一声抱歉。

我知道你看重这些,但一来是我们课题组的事情确实忙,二来是我觉得这些东西可做可不做,于是下面那些人在文书资料上糊弄的时候,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纵容了。不过还请你放心,欠下的文书资料我都会补齐,后面的文书资料也不会落下。

苏娇杨疑惑,那些文书资料真的那么难搞吗?在我看来,文书资料根本不需要专门去写,那就是整个课题组内所有研究员的一个日记本大杂烩,每个人每天都只需要将自个儿做了什么写上去,不会超过四十个字,写这么两句话就那么困难吗?

而且我没限定说每个研究员都必须记录的东西类型,研究员们可以自由地去写自己做了什么实验,可以写自己查阅了什么资料,也可以记录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突然迸发出来的灵感火花。日报就这样写便搞定了。

等到周报、月报、季报的时候,每个研究员都能翻翻自己之前记录下来的东西,看看自个儿这些日子都做了什么事,有过什么想法,多反思、多总结,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多多进步,连总结都不愿意总结的人,怎么可能把科研给做好?

孙主任,您同我说,每天花两分钟的时间来填一份日报,每周花十分钟的时间来总结一份周报,很过分吗?这些东西看似无用、看似鸡肋,实际上却记录了一个研究员在科研途中走过的路,研究员可以通过这些东西看看自己走了什么弯路,浪费了什么时间。每过一天,就得向这一天要成果、要效率、要长进,如果什么都没有,那这一天不久庸庸碌碌地白过了吗?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