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地四找寻他的诗集,无论译作或看不懂的原文,终是一无所获。想想也是,每次听到有关那片地方的消息,总是战
,本拉登又
了什么坏事。
她第一次向我满意地连连,说从前纸贵,学人总苦于无书可读,善本难得;似乎今日也没有太大改变。依旧是“天
文章一大抄”,看似能接
到很多信息,还是被
量和营销号挟持,四
是媚俗讨巧的同语反复。熟悉的话语才容易被瞬时接纳,
复杂的东西门
冷落,成了华而不实。
所以那天,我、你——我们因各自的异同声发笑。我们也想起同一件事,我突发其想对她说,我想读一读六朝诗赋,若说韩、柳的古文直接汉时班、
,中间几百年像消失了一般,苏轼说“文起八代之衰”,八代到底衰在哪呢?她望着我笑且骇,鼓励我多涉猎,但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她的表
让我以为自己的想法很是幼稚,幼稚得荒诞不经,却为不打击我,她无法直言。我读了《文选》,为赋里繁复的用典苦恼不已,读熟后其义自见,反觉古文似白
,清
却寡淡。
后来我才知,恍然回忆起少时的自己,才会那样的表
。她在介绍小李杜的课上夹带了大量私货,说杜牧痛骂白居易诗浅俗,“
言媟语,
人肌骨不可去”;说李商隐受六朝诗赋影响显着,他的骈文也很
致,但
致得曲
和寡,也有些不切实际,又说他与令狐相公绹之间剪不断理还
的故事。一
课,几个女生走上讲台,继续问她其中详细。而我才有机会问她,是不是她真正的态度,更青睐
雅的骈文。她说,她在少年时很喜
李商隐,诗和文都喜
。
帕慕克在文中引用富祖里的一句诗闪过脑海,正映此此景,我直视她的
睛
——我不是我,而我说的永远都是你——很少能像那一刻那么勇敢。
黑
的
瞳,渺小的我的倒影。她托腮歪
,默然凝望着我,被
衣包裹成团的
压在矮桌上,一被她直视,我就自
阵脚,继续没话找话地谈那
小说,能让
其他文化的人看见另一
异质的文化,诉说“我们同在这包容万象的人间世”,一个小说家
到这
,真是件让人歆羡的事。
那你呢?在创作,是因为什么?她把球踢回我上,不由让我一愣。那些文稿多是信笔涂鸦的产
,听她在课上拓展的各
奇闻轶事,我总是浮想联翩,似乎从中看见自己,又觉不像。如果改换其中一个因素,或是将它们排列重组,会不会是迥然不同的故事呢?无论多么心驰神往,到底我
不了他们的世界,
自己的创作,是不是更能从文学里找见“我”呢?
她静待我的答案,始终保持那样慵懒的姿势,几乎让我错觉,她比我小。幼时只有我牵着她的手才敢踏上斑线,总怪丑丑的小黄帽把她的辫
压歪。这位妹妹,我曾是见过的。我看着她的
睛,思绪一时飘了太远,忘记了原本该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