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有关,包萌的天赋在实验测试上,那一双手就堪比密仪
了。”
把两个得力助手都给夸了夸,不偏不倚,接着开始第二个人的面试。
第二个研究员从事的是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谢书尧很欣赏这个人的科研逻辑,也给发了offer。
一连看着两个研究人员都拿到了offer,剩的人都松了
气,看来这医药
等研究院的招聘门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
嘛!
结果到了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第五个人、第六个人以及第七个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拿到offer,全都被谢书尧婉拒了。
等在外面的面试者这才想起那‘三比一’的淘汰率,前面的人拿到offer的越多,留给后面人的机会就越少。
可谢书尧评判研究人员去留的标准是什么?
刚刚被刷掉的五个人中,明明有三个人的初评成绩很好啊,都已经拿到九百多分了,这样的人还能被刷掉?
拿到九百多分的人被刷了,拿到六百多分的人却留了来,为什么?
不仅仅是那些等着面试的人想知为什么,充当面试官的徐康院士、杜岳和包萌都想知
谢书尧为什么会
这样的选择。
为什么有些他们看着很优秀的人,谢书尧连解释都没有给太多,只是用一个‘不合适’就把人给打发走了?
等到三十个人面试完,一个半小时已经过去,到了茶歇的时间,徐康院士问了心中的疑惑,“小谢,在你心里,决定这些人去留的那杆秤,究竟是什么?我有
看不懂你面试的这个路数啊!”
谢书尧拿被他刷掉的那些研究人员的简历来,脸上带着可惜之
,解释
:“在我心里,决定一个科研人员是否能留在医药
等研究院,其实有三项标准,一项是天赋,一项是努力,另外一项是可塑
。”
“天赋很重要,尤其是在产业链
端的科学研究领域,有天赋的人稍微努力一
就
门了,没有天赋的人就算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都摸不到门槛。我们这边招收的博士都是工学博士和理学博士,他们的数学基础应该是十分不错的,但我看这些人的简历以及自我介绍,
本没有展现
他们应该有的数学天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