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随身带个老祖宗
  4. 第15节

第15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夫倒是要看看,你清廷何时气数尽!”

书院也很苦的,这不是读书人都要脸吗?人家求上来说事发突然,没办法立刻寻到房舍,书院这边肯定是接说,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

别的翰林官除了极好的那一挂,旁的都过着清贫的日。当然,路谦过得也不算好,可他倒是兴的,蹭住蹭吃喝特别快乐。

见路谦一副打算住的模样,书院只得给他换了个院,从学生那边转到了先生,还特地拨了个小童给他用。好在,书院也不算太亏本,就在麓山书院遭遇百年不遇的生源失时,他们这个在京城压就排不上名的小书院,却因为路谦迎来了一波生源

信是程表哥写的,不过看其中的话语,也不少应该

秦山摆摆手,转往山上书院走去。他压就不在乎这些退学的学生,起初兴许还有些怒其不争,不过很快就想开了。这些人中只有仕途名利,离开就离开吧,他麓山书院不差这些目光短浅毫无立场的学生。

路谦是晚间放衙时,才发现老家送了东西过来。他不忙着看东西,先拆开了信。

总之,以他每个月开销二两左右来算,他一年能存七八十两银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行叭,不然又能咋地?

比脸厚,是他们输了!

当然,早在他定品职之后,就已经写了信回去。只是,他的信件没有朝廷的消息快,等他的信送到时,程大少爷已经病到人事不省了。

只这般,麓山书院遭遇了二三百年里最严重的一次生源危机,原本每年都会有几十上百个新生学的,今年骤降至个位数。甚至还有就读了多年的老生退学……

谁知,你客气他当福气,路谦觉得借住在书院没啥不好的,主要是便宜啊!书院只收了他宿费,每个月的费才两贯钱。要知,这可是在京城啊,两贯钱一个月,还能去书院的藏书楼免费借书看书,多划算呢!

普通人施恩尚且图报,帝王的施恩怎可能没有谋诡计呢?

康熙帝这一招可真够狠的,短期兴许看不什么来,但期影响大。旁人只忙着赞叹这次博学宏词科,取中者尽是汉人,且各份都有,唯有他一早就看来了,这次词科压就是提前署好了一切。

可再后来……

且不提这个,单说蔚县程家派人送来了东西,依着路谦先前送去的家信,他们直接将东西送到了书院门

发财,你读什么书呢?那些读书是为了明事理的,终究还是少数中的少数。

“山,那程氏一族的族学本就无法同咱们书院比,这些人迟早会后悔的!到时候,便是他们跪在山脚求着咱们学,也没可能了!”

书院的先生忿忿不平,秦山面上却无半分愤怒,有的只是满满的悲凉。

他叹:“大势已去。”

人在京城的路谦直到七月初,才收到了来自于老家的信和贺礼、节礼。

翰林院检讨是从七品官,岁俸是四十五两,另外还有米粮若。哪怕翰林院属于清衙门,但两笔钱算在一起,再加上林林总总的其他冰炭补贴,年俸大概有近百两。

可这不是客话吗?不然还能说,你赶去找房舍趁早搬去吗?

是的,清廷原本就对此次词科取中者的来历了周密的署,重视前明达官显宦孙,优容遇遗民隐逸和布衣百姓。

路谦如今是有俸禄的,大清执行的是官品分离的俸禄制度。意思就是说,路谦可以从翰林院拿一笔钱,这是他为翰林院检讨的俸禄,另外他还能从另一笔钱,这却是他本品阶的俸禄。

秦山面无表的站在半山腰的凉亭上,从他这个角度望去,正好能看到一溜儿十来人背着书奁提着行走去。

他在信上说了自己的奇遇,也提到了词科后又参加了翰林院馆选,如今是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职明史馆,专门修纂《二十四史》之《明史》。自然,也提到了借住书院对他的优待,在他仕后仍允许他借住,还特别给他换了个院

“怎么会?这世上总归还是有明白人的,待程氏族学……”

大势已去……

书院那边:……

**

对了,朝廷还会发官服的,要么直接发衣裳,要么换算成银两补贴。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