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唐朝诡事录(出书版)
  4. 第10节

第10节(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晓见”,或者说,是形大如鸟的蚊吗?

这样的驿站太令人战栗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行旅,是古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分:官员或赴任,或被贬;士或赶考,或落第;商人或贩货,或归家;盗侠或漫游,或作案,都离不开“在路上”。孤旅冷寂如此,但幸好,还有歇脚的驿馆,可以安放一疲惫的心。

举人孟不疑客居昭义,也就是山西潞州,暮时分至一驿站。孟不疑推开驿站大门时,太已完全落山。驿站的格局古老,显然是前朝留的。安排妥当后,孟不疑想洗脚睡,忽听门外喧嚷,有被叫山东淄青镇节度使幕僚张评事的,在仆从数十人的簇拥也来到这个驿站。孟拜见,张评事正在喝酒,没搭理孟,后者只好退至大厅一边的小隔间里。

张评事连呼驿站人员,索要煎饼。孟待在小隔间,恼怒其傲慢。煎饼好了,驿站人员送上来,孟在一边窥视,突见一黑如猪,随驿站人员了屋,于灯影站立,但张评事竟丝毫没有觉察。

军人没将那搐气袋还给鬼。他一手持搐气袋,一手掷瓦砾击之,那鬼遂逃跑了。它一定很悲伤,因为被那军人欺骗了。后来,军人一直将搐气袋带在边。他的描述,搐气袋“可盛数升,无如藕丝,携于日中无影”。

还好,军人反制了鬼魅。但这仅仅是一个例外而已。

另一则故事说的是:“东平未用兵,有举人孟不疑,客昭义。夜至一驿,方濯足,有称淄青张评事者,仆从数十,孟参谒,张被酒,初不顾,孟因退就西间。张连呼驿吏索煎饼,孟默然窥之,且怒其傲。良久,煎饼熟,孟见一黑如猪,随盘至灯影而立,如此五六返,张竟不察。孟因恐惧无睡,张寻大鼾。至三更后,孟才睫,忽见一人皂衣,与张角力,久乃相捽东偏房中,拳声如杵。一饷间,张被发双袒而,还寝床上。五更,张乃唤仆,使张烛巾栉,就孟曰:‘某昨醉中,都不知秀才同厅。’因命,谈笑甚,时时小声曰:‘昨夜甚惭者,乞不言也。’孟但唯唯。复曰:‘某有故,不可早发,秀才可先也。’遂摸靴中,得金一,授曰:‘薄贶,乞密前事。’孟不敢辞,即为前去。行数日,方听捕杀人贼。孟询诸路,皆曰淄青张评事至其驿早发,迟明,空鞍失所在。驿吏返至驿寻索,驿西阁中有席角,发之,白骨而已,无泊一蝇也。地上滴血无余,惟一只履在旁。相传此驿旧凶,竟不知何怪。举人祝元膺尝言,亲见孟不疑说,每每诫夜必须发祭也。祝又言,孟素不信释氏,颇能诗,其句云:‘白日故乡远,青山佳句中。’后常持念游览,不复应举。”

唐朝驿路发达,每隔三十里的官上即设一驿(驿之外,还有馆。驿为朝廷直接辖,馆为地方政府辖,主要设置在相对偏僻的非官上)。驿站有两个功能,一是通信传递,二是官方招待。诗人岑参有诗:“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平明发咸,暮及陇山。”唐时不但驿站多,建筑也宏大,有驿楼、院、回廊、厅堂,且周围遍栽树,引有清泉溪,本就是风景之地。当然,不是所有驿站都有这样的规模。那时候,驿站分七等,这说的是等级比较的。

孟大

东平未用兵——安禄山被封为东平郡王,故事背景设定在“安史之”前。

良久,那鬼说:“这就是搐气袋啊!”

从远看,一座驿馆的现,给赶路的人带来温馨之;可一旦驿馆,从近看,又会令人倒寒气。因为,这地方往往位于孤立无援的荒野。当黑夜降临后,很难说一些诡异乃至恐怖的事不会发生。

军人曾听人说过,鬼若附时,必持一个叫搐气袋的,来人的活气,完了,人也就死了。

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一军人去汴州公。一日夜,只投宿于驿站。夜半快睡熟时,到被一压着,不上气来。该军人平素里甚为矫健,猛地振而起,借着月观看,四周并无有人。才躺,又到被压,令自己呼短促。军人知凶驿遇鬼了。幸好他胆大,与之角力,夺鬼手中的一个袋。没想到这个袋对那鬼来说很重要,搞得它在暗中苦苦哀求,请军人将袋还它,再不敢作祟。军人见此状,也笑了:“你告诉我这东西是什么,我当还你。”


【1】【2】【3】【4】【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