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唐朝诡事录(出书版)
  4. 第12节

第12节(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贼赵武建,札一百六,番印盘鹊等,左右膊刺言:“野鸭滩宿,朝朝被鹘梢。忽惊飞,留命到今朝。”又陵县捉得镂者宋元素,刺七十一,左臂曰:“昔日已前家未贫,苦将钱亲。如今失路寻知己,行尽关山无一人。”右臂上刺葫芦,上人首,如傀儡戏郭公者。县吏不解,问之,言葫芦也。

《酉杂俎》中,不仅仅记载了葛清的故事,还有其他令人叫绝的,不妨摘引如:上都街肆恶少,率髡而肤札,备众形状,持诸军张拳劫,至有以蛇集酒家,捉羊脾击人者。今京兆薛公上言白,令里,三千余人,悉杖煞,尸于市。市人有青者,皆炙灭之。时太宁坊力者张斡,札左膊曰“生不怕京兆尹”,右膊曰“死不畏阎罗王”。又有王力,以钱五千,召劄工可腹为山亭院,池榭、草木、鸟兽,无不悉,细若设。公悉杖杀之。

奇异的是,二盗贼于臂膀所刺之诗,都被收《全唐诗》。

房孺复妻崔氏,忌,左右婢不得髻,月给燕脂一豆,粉一钱。有一婢新买,妆稍佳,崔怒曰:“汝好妆耶?我为汝妆!”乃令刻其眉,以青填之,烧锁梁,灼其两角,随手焦卷,以朱傅之。及痂脱,瘢如妆焉。

成都无赖赵好斗,曾狱,因其后背刺有佛教毗沙门天王的画像,官吏不敢杖打其背。这倒不失为一躲避杖刑法。不过最后还是挨了。

刺青的民间化开始于唐朝,不但氓喜,而且文人也喜,技术平也越来越,成为被欣赏的艺术妆饰。所刺容,主要为动、人树、佛像、文字。到北宋,作为刑罚的刺青依旧存在,宋江哥哥和杀人狂武松,犯案后脸上不就被刺了字吗?虽然是文学作品中的角,但并不影响对所时代风尚的反映。同时,妆饰功能更加突了。史、燕青、鲁智上莫不有的刺青。李师师看完燕青背上的刺青后慕不已,当时就有了私奔的念,由此可见刺青之魅力。南宋后,刺青渐渐淡生活的视野。再到后来,刺青者被习惯地认为是黑的标志,成为审文化中的禁忌。当然,现在又当别论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将仇人的名字纹于上。

安市井多恶少,喜刺青,一人名叫张斡,左右胳膊所刺的字样确实酷。

崔承官至黔南观察使,少年时曾在上刺蟒蛇,蛇在右手,经胳膊,在脖上缠了一圈,往盘桓于小腹,再向直至小方止。平时会见宾客,往往用衣袖将手上的刺青盖住,但喝醉后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常举手伸腕,抓住表演节目的优伶取乐:“让我上的蟒蛇咬你,信不信?”到黔南观察使官已是不小了,但上仍保持刺青,可见唐时这一时尚多么行。

成都小将韦少卿,不读书刺青,前刺一棵大树,枝上落着数十只鸟;树上垂一面镜,镜鼻上系有一,其绳引至一侧为人所牵。人问其意,答:没读过玄宗时宰相、燕国公张说的诗么?其中一句叫“挽镜寒鸦集”!宰相张若天上有知,当动得再死一次了。

崔承,少从军,善驴鞠,豆脱杖捷如胶焉,后为黔南观察使。少,遍刺一蛇,始自右手,张臂两指,绕腕匝颈,龃龉在腹,拖而尾及骭焉,对宾侣常衣覆其手,然酒酣辄袒而努臂戟手,捉优伶辈曰:“蛇咬尔。”优伶等即大叫毁而为痛状,以此为戏乐。

近代妆尚靥如月,曰黄星靥。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郑夫人也。和夫人,尝醉舞如意,

李夷简,元和末在蜀。蜀市人赵好斗,尝狱,满背镂毗沙门天王,吏杖背,见之辄止,恃此转为坊市患害。左右言于李,李大怒,擒就厅前,索新造径三寸,叱杖打天王,尽则已,数三十余不绝。经旬日,袒衣而历门叫呼,乞修理功德钱。

在地上拾了数片颅骨,以其为药引,其中一片上就写有“逃走”三字,“痕如淡墨,方知黥踪骨也”。

蜀小将韦少卿,韦表微堂兄也,少不喜书,嗜好札青。其季父尝令解衣视之,上刺一树,树杪集鸟数十,其悬镜,镜鼻系索,有人止侧牵之。叔不解,问焉。少卿笑曰:“叔不曾读张燕公诗否?挽镜寒鸦集耳。”

一个生嫉妒的女人,不叫边的女婢梳髻,化妆,有一新来的婢女不知规矩,化妆稍,引得该妇大怒:“你不是好化妆吗?我给你化!”于是叫人刻其眉,用青颜料填上,又将锁,用其烤婢女的角,后于伤敷上朱粉,及至痂脱落,伤一如所化的妆。

蜀将尹偃营有卒,晚后数刻,偃将责之。卒被酒自理声,偃怒,杖数十,几至死。卒弟为营典,,不平偃,乃以刀嫠肌作“杀尹”两字,以墨涅之。偃知,乃他事杖杀典。及大和中,南蛮寇,偃领众数万保邛峡关。偃膂力绝人,常戏左右以枣节杖击其胫,随击涨拥,初无痕挞。恃其力,悉众关,逐蛮数里。蛮伏发,夹攻之,大败,倒,中数十枪而死。初关日,忽见所杀典拥黄案,大如毂,在前引,心恶之。问左右,咸无见者。竟死于阵。


【1】【2】【3】【4】【5】【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