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唐朝诡事录(出书版)
  4. 第22节

第22节(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武则天掌权后,常不自安,看谁都像反叛者。于是重奖告密者,又任用酷吏,抓捕、审讯、刑罚那些有风草动的大臣。一时间,互相揭发成风。在酷吏中,最著名的是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三人。其中,又以来俊臣“成绩”最大。正史记载,经他手用酷刑审讯和诛杀的官员就达一千多家!当然,大多都是冤死的。但酷吏们以此为乐,武则天也是乐此不疲。所以,在当时,很多大臣上朝前,都会跟家人诀别。因为他们不知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回来。

在这个元和年间的故事中,鬼魅隐遁时就选择藏在瓮瓦间。

回到开篇,所言雷蛊,是蛊的一,善飞行,没于雨天,又称飞蛊。飞行时,有声音,如小鸟叫。通常,人们看不到它的形状

《酉杂俎》中提到一则验蛊法:“无故而自行飞去,家有蛊。”

蛊为世间毒王,关于养蛊杀人的故事,南北朝时就有记载了,顾野王在《舆地志》里说:“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饮中,人不觉也。”唐初时,饲养毒蛊的多为江南地区。浙江诸暨县县尉叫包君,其妻总接受当地一土豪的,没想到被放了蛊毒。记载,该土豪用蛊害了不少人。中了蛊毒后,会腹痛难忍,像被什么吞噬心脏。一两年后就会死亡。

契宗据经验判断,觉得那东西极有可能是蛊。

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安等关中地区不时现蛊的影。

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发生的一个事件比较有代表

时有“博陵王崔玄晖位望俱极,其母忧之,曰:‘汝可一迎万回,此僧宝志之,可以观其举止祸福也。’及至,母垂泣作礼,兼施银匙箸一双。万回忽阶,掷其匙箸于堂屋上,掉臂而去。一家谓为不祥。一日,令上屋取之,匙箸得书一卷。观之,乃谶纬书也,遽令焚之。数日,有司忽即其家,大索图谶不获,得雪。时酷吏多令盗夜埋蛊,遗谶于人家,经月乃密籍之,博陵微万回则灭族矣”。

随后,用大盆将瓮盖上,用泥把隙抹死。三天后打开,那已经僵而铁,但还没死去,最后用油将之煎杀,直到这时,契兄的狂症才痊愈。果不契宗判断,一个多月后,附近有一人家,父六七人暴死,“众意其兴蛊”。因为传说,如果蛊被杀,那么放蛊害人者,也就活不了了。

福州有弘济上人,斋戒清苦,曾在沙岸上得一颅骨,“遂贮衣篮中归寺。数日,忽眠中有啮其耳”,用手将那东西拨落后,“见有火如卵,次第”。在这里,那骷髅也是潜藏

到了武则天时代,原本行江南的蛊,大量地现在京都安。

鬼魅都晓得,那雷蛊呢?得先说说什么是蛊。

在各巫术中,蛊术应该是最神秘的。因为蛊并非固有,而是人工培育和饲养来的一剧毒之王,诞生过程如:黑暗的室埋一大缸,在五月(古时的凶月),捕捉蜈蚣、蝎、蟾蜍、蛇、蜘蛛,将其置于缸,然后压上盖,贴上封条,叫它们互相吞、蛰咬,一年后开封,便会有一,此正是最后存活来的那只毒虫,也就是蛊。关于蛊的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可以肯定,就是带有剧毒。不过,它不会伤害主人,而是非常听命于主人,会帮助主人去事,任务完成后,飞回来,老老实实地待在缸里。

安青龙寺僧人契宗,俗家在不远的樊川。一段时间以来,契宗的哥哥像被什么附,渐至发狂。契宗持咒,也不见效。契兄用手拉他的母亲,其母陷癫狂;拽其妻,其妻亦死。最后,他对契宗说:“我不怕你,今天我大兄弟也会来。寒月,寒月,可来此。”喊到第三声,一如狐,全赤红,从契兄脚蹿起,爬到腹。契宗胆量确实可以,用刀去砍,伤其一足,那窗,潜藏在瓮中。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逐,乃投于瓮间……”

就是说,为了保平安,重臣崔玄晖的母亲叫儿请来异僧万回(前面写到的善于神行的那位),并赠银匙一双,但却被万回扔到了房。后来,到房取银匙时,发现那里有一本谶书,也就是朝廷严厉禁止的预言王朝更迭的书。崔玄晖大惧,立即将其焚烧。几天后,酷吏来搜查崔府,但一无所获。原来,酷吏有一陷害大臣的手段:在黑夜里叫人把蛊偷偷埋在大臣的院,再把禁止的谶书丢在其家里,一月后必取大臣全族之命。


【1】【2】【3】【4】【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