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生逢宋代
  4. 第38页

第38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寇准奉诏回朝,升任参知政事。此时,天已到晚年,最心的大事莫过于立储。之前已说过,两次册立皇储的失败,令太宗既伤又烦恼,东便期空置。这引起了朝臣们的忧虑,唯恐天一旦突然谢世,势必会因嗣位之争,引发一场政治危机。于是,个别官员上奏请立皇嗣,结果引起猜忌心极重的太宗不满,将他们贬斥外地。

但天见自己年事已多病,臣僚们私里又议论纷纷,猜测未来的人君,此以往难免人心不稳,拉帮结伙,甚至有发生意外事变的可能。看起来,是该到确定太的时候了。太宗从来独断宸纲,立储当然由自己拿主意,但也有必要听取信赖臣的意见,以免考虑不周。

襄王元侃晋封寿王,并依照惯例任开封府尹。一年后,也就是至元年(995)八月,寿王再被正式宣布为皇太。据史书称,诏书公布之日,京城百姓涌上街,夹围观行的太,一些人还喜悦地说:真是少年天!消息传中,太宗皇帝到不快,就召见并发问寇准:民心这么快就归属太,如此将置朕于何地?看到多疑的暮年天猜忌到太,寇准的大智慧派上了用场,他立即祝贺:百姓,正是社稷之福啊!言简意赅,明着是称颂陛英明,选对了接班人,暗里却是保护寿王。太宗转,告诉后妃们寇参政的话,自然也是一派祝贺声。天这才转忧为喜,重回殿堂,当设宴谢本朝魏徵,君臣俩一醉方休。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寇准重返庙堂后,任的虽只是副宰相之职,但因有天的格外信任,其影响力却非同寻常。像在决定中书大政及其他重要事务上,他都有很大的发言权,因为此时唯一的宰相吕端和几位执政大臣也是在他的引荐获得重用,故对这位天亲信相当谦让。不过,在一往无前勇担责任的同时,寇准没有从之前遭贬的事上汲取教训,过于外的老脾气依旧,仍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时常一意孤行。

二度受挫

寇准返京后,立即被宣诏觐见。天一见到他,便撩起龙袍,一边让他看自己伤重难愈的足创,一边动地发问:卿为何来得如此缓慢?他连忙回答:为臣没接到诏令是不能京师的。太宗接着问:朕几个儿中哪一个可以继承皇位?寇参政当然明白此事非同小可,之前几位朝臣都因冒昧提议而遭贬,但他从来敢说真话,便直率地答:陛为万民选择储君,不可与妇人、宦官商量,也不可与近臣谋定。唯有陛自己斟酌,来挑选负有天众望者。话说到此,天良久,屏退边人,独自询问寇准:襄王如何?他当即回答:知莫若父,圣意既已明确,就应上确定。于是,太宗皇帝随之确立了襄王的储君地位。这位襄王便是日后的真宗皇帝,而寇参政则就此立了定策大功。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