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生逢宋代
  4. 第43页

第43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得承认,寇准在用人上既有打破陈规陋习的勇气,同时也不免夹杂一些偏见。像他固执地认为江南人轻巧,不如北方人厚,因此在科举考试中故意压制南方举。一次殿试结束,论成绩名应归来自南方的萧贯,寇准却对天说:南方属国,不宜取状元以冠多士。结果将北方考生蔡齐为状元,不仅如此,他从贡院来后,竟得意地对同僚炫耀:今天又为中原夺得一个状元!他的这法,实在是对考试基本规则的扰,给人以意气用事甚至孩气的觉。凡此,自然招致不少官员的积怨,树敌过多,引得朝野风言风语。

再起再落

景德三年初,天终于厌烦了昔日信赖过的宰臣,解除了寇准的宰相职务,令他到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地方官。从罢免寇准的制词容看,皇帝还算客气,如蔚有壮图,逢昌运,标于国栋,符采冠于时髦,缉熙帝载,眷言机务,不重烦,解黄閤之剧权等语句,一方面赞颂这位前宰相的功德风采;另一方面则表达了不便再继续辛劳他的意思。这当然都是冠冕堂皇的官话,说到底就是请寇准台。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寇准离朝之后,真宗钦定温和、待人谦逊的王旦接替相职,与此同时,则提王钦若为知枢密院事,也就是最军政机关的官。可以说,天受够了直臣汉那一,转而选择一批善于察上意的臣,以辅佐自己理政。好在此时国家不再面临危难,也就用不着寇准了。

迫自己冒险亲征的举止,又顿生怨恨。于是,真宗改变了对寇准的看法,而一旦抱有了成见,率直的格和为政作风也引起了真宗的不快。

据记载,寇准主政期间,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旧规矩,大胆用人,一旦发现有为的官员,就超等擢任用,御史现空缺,又以直言敢谏者填补。有一次,中书安排官员任命事宜,同僚屡次指使吏人持有关人事升迁的资历簿给寇准看,他则对诸位说:宰相的职责便是贤能抑庸才,如若全资历办事,只需一个吏人就足矣。至于在其他事项上,他也多自作主张,从而引起了同列的不满。

这一年,寇准44岁多,主政不过一年半时光。

本朝政坛的习惯,倒是大臣能上能,从宰辅之位上降为州郡地方官,以后再重返庙堂的况,并不少见。如昔日元老重臣赵普、状元宰相吕蒙正等人都无不如此,即使是寇准、王钦若两个对,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类似的事自然不断反映到天耳里,再附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议论,寇准遂成为独断专权的典型。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