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生逢宋代
  4. 第53页

第53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面对如此复杂状况,执政官单凭和认真已无济于事,因为最终的游戏规则由闱掌控,并且随意改动。这让人很无奈,或选择局,或选择适应。当看清了代表朝廷最利益的人主本来面目后,吕夷简的行为便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影响,他当然不会放弃,他有更大的追求和目标。

当年官场中的潜规则,诱惑敲打着每个官员的心灵,以至于许多有抱负的人最终走向堕落。丁谓垮台与其说是由于佞不法,毋宁说是与失有关。与丁谓一丘之貉的王钦若因极其善于奉迎,又倾巧,敢为矫诞,虽名声败坏,却照样能在天圣二年九月重登首相之位,虽不久亡故,但至死恩不衰。天圣初年的其他一些大臣,如枢密使曹利用、枢密副使夏竦和张士逊之也都是恃恩投机者,即使无建树可言,却并不影响加官晋爵。

要说专制时代,人主意志裁决一切的原则,常使公正义无立足之地,臣们被迫唯命是从,以至于上有好者,必有甚焉者矣。尤其是摊上太后廷听政,获取政的渠狭窄,亲近者除了外戚成员,就是少数宦官及亲信臣僚,故极易偏听偏信。此时,主宰天的中年妇人家刘氏,政治脑有限,最心的事莫过于自己的权位及亲属的富贵问题,因此喜用顺从之辈,就此形成令人无奈的局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刘太后召见王相公,表示张士逊官资于吕夷简,合该提。王曾苦心劝谏,指选择辅臣应首先考虑才能。此时的吕夷简,已谙朝中幕:张某虽平庸无能,却是仁宗藩邸旧人,又有太后和曹利用的支持,而自己基尚浅,不便与其相争。他从远考虑,只得明智地采取了退让之策。于是,吕夷简主动向太后表示:张枢密是侍奉陛最久的老臣,且纯懿之德,还请先予重用。太后当然乐得顺推舟,就势传诏起用张士逊。不过,吕参政的谦虚退让倒也给太后留了好印象。

时决定对主持改革的官员给予罚。张士逊素来私心重,为逃避责任,矢否认支持过变法。吕夷简倒是坦然,既承认上报数字中存在分,同时持认为改革卓有成效,但最终却不免受到罚俸的分。由此可见,吕夷简执政初期依旧保留着兴利除弊、勇担责任的特

吕夷简的这次忍让举动,既是他加理解官场的反映,也是其政治生涯中权谋的一次重要运用。功夫不负有心人,次年初,曹利用因恃恩骄横与太后发生了矛盾,遭到贬逐。张士逊因与曹某关系密切,主动说营救,引起太后的恶,于是一并被贬。机会又一次来临,当王曾再次推荐吕夷简时,谦恭能让的吕夷简终于获得了次相之位。

天圣六年,次相张知白病死,首相王曾推荐吕夷简接替,枢密使曹利用则推荐张士逊。要说两位被推选人,优劣本是一目了然,但竞争就是不公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