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生逢宋代
  4. 第59页

第59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一件事,天在宰相吕夷简的唆使废黜郭皇后,孔辅和范仲淹等御史台、谏院的官员伏阙劝谏,大宋作为言官的一员也表态支持。与孔辅、范仲淹的激烈举动相比,他只不过是一名追随者而已,因此仅遭到罚金的薄惩,没有被驱逐朝。

宋郊也就是以后的宋庠,的第一任差遣是襄州(今湖北襄樊市)通判,位居本州衙门里的第二把手。此地虽属京西南路,但离他不久前生活过的安陆并不遥远,都在今天湖北的北,因此他能够很方便地衣锦还乡。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早年这段苦乐兼的经历,不仅令当事人终生难忘,也为后世人所津津乐。据二宋一位同学的后人回忆:有一年冬至来临,大宋想召唤同学聚会喝酒,无奈中羞涩,翻来覆去搜寻后,发现唯有父亲遗留的一柄剑值钱,于是将剑鞘上镶嵌的银饰抠来,凑成一两白银,草草置办了一场酒席。席间,大宋先就饮的简陋对大家表示歉意,接着笑:冬至吃剑鞘,过年时就该吃剑了!也就是说,先卖了剑鞘来吃,以后再卖剑来吃,吃一剑不就是要挨一剑吗?一语双关,调侃又不失风趣,真是贫贱不能屈,同学无不为其气度所染。

照本朝官场的规矩,有能力的官员可以获得频繁的机会,者一般先在地方任职,若表现突随后就能上调中央,再历练个几年时间,便可任地方大员,若政绩不俗,接着再重返京师,其中佼佼者几经,最终就可踏庙堂,执掌国政。当然,这都是表面程,背后隐藏的人际关系、权谋机变以至于尔虞我诈相互争斗等等因素,就不必细表。

稳重儒雅的大宋

宋朝自太宗皇帝以来,用人最重科举背景,者大都仕途顺畅,更不用说状元、榜之类的翘楚了。27岁的大宋着状元的桂冠,仕后自是不同旁人,可谓一路风调雨顺。

很早就当家吃苦的宋郊,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他的格属温和一类,棱角从来不鲜明,因此在朝官很少,讲究的就是一个稳重儒雅。在这些年里,他留值得一提的事迹不多,史籍中主要记载了以两件事:

应当说,大宋正是沿着这条程快加鞭地奔波。在襄州任职没多久,他就被召回京城,先后在国史馆、三司、谏院等门就任。随后,他任负责起草天诏书的知制诰一职,并兼任知审刑院,也就是说既是帝王的一支笔杆,又是司法机关的首脑之一,这在后世官场是很难见到的景象。此时,伴随他的仕途成,朝廷也正经历着仁宗皇帝从幼年到成年亲政的过程。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