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生逢宋代
  4. 第64页

第64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年杨崇勋任禁军大帅时,一次雨后应召赴中书议事,他满不在乎穿着带泥的靴就要登堂,还是那位宰相王曾一瞧其举动,便不客气地阻止他继续向前,更不常礼让座。想必杨崇勋颇为尴尬,只得在堂汇报,然后悻悻退。翌日,王丞相立即上奏弹劾他无礼。但王曾还算宽厚,理解武夫生鲁,不知朝廷之仪,所以随之又请求释免其罪。不过以类聚,也有个别大臣见他与闱关系过从甚密,主动与他往,昏老的宰臣张士逊便是一位。一日,朝廷举行一项隆重的礼仪活动,张士逊竟糊涂地跑到杨崇勋家园里喝酒,一个是宰相,一个是枢密使,宾主俩一时将大事抛到脑后,直喝到中午还没散去,这惹来麻烦。事后,御史弹劾他们醉酒误事,有失统,他俩当即遭到罢官分。此时,刘太后已死,杨崇勋失去靠山,被打发到地方衙门,不过他同样也拿到使相的丰厚待遇,不影响过养尊优的日

量更重的丁谓和刘皇后一边。他密告寇准与宦官谋划拥立太称帝,也就是图谋政变,为整垮寇准提供了实,从而获取得势者的赏识,并得到超授观察使官衔的犒赏。仁宗初年,刘太后当权,杨崇勋自然受到提,历仕殿前都虞候、殿前都指挥使等重要军职,跻禁军主要统帅行列,并获得节度使衔,先后在河北等地坐镇统军。就此而言,杨崇勋虽然与张耆都属于攀附上来的人,亦没有什么军功,但品行更为恶劣。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元年(1032),杨崇勋任枢密使。说起来,他之所以也能与张耆一样担当此要职,还在于刘太后的提携。据说,刘太后对已经成年的仁宗皇帝说:先帝最信任杨崇勋,称他可任大事,于是遂有这一升迁任命。真宗是否说过此话不得而知,很可能只是一个借,但依旧垂帘听政的老人家金一开,谁敢不听?然而,杨崇勋除了曾在协助刘太后打击政敌寇准的活动中有过突表现外,从其以往的经历上看不有什么可任大事的记录,以后直至其死去,也未有什么惊人的业绩。倒是他喜好中伤他人的病相当有名,他经常利用私奏的机会揭发人之短,故令人畏惧,令人生厌,因此偶尔也会遭遇难堪。

以后,当辽朝以武力要挟宋朝增加岁币时,他主动请缨,遂被朝廷选为大将镇河北要地定州(今河北定州)。但他上任后,昏老无能,惹得上不满,所以不久又被调回地。再往后,他因为受到不肖之贪污罪行的牵连,才被勒令退休。庆历五年(1045),年老的杨崇勋病死,朝廷考虑其生前的地位,依照规矩特赠给太尉官衔,谥号则为恭毅,稍好于张耆。当日,史家在记述其死事时,没有忘记将其脾及生前的一件趣事告诉后世:贪鄙,曾役使属士兵为自己打造木偶戏人,然后把这些木偶涂抹成红白两,运往京师市场售获利。真是贪心的本难改,连大臣面都不要。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