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生逢宋代
  4. 第73页

第73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后的十三年,张亢又几度变换文武份,但依旧徘徊于地方衙门。他又因荐举官员失当受罚,被调任别州地方官。此事原委大致是:张亢的一位老同学大约有功名,却多年无法,他于同遂举荐其为知县。结果这位旧相识事,张亢便受到牵连。然而,生仗义的张亢并未介意,那位旧相识以后又来求他接济,张亢不计前嫌,馈赠许多金帛。

从张亢坎坷的经历来看,屡次被贬的理由大多牵附会,关键的两次贬黜又属报复所致,这便不能不说是一悲剧,自然也引起一些人的同。张亢死后,新任御史中丞王畴向皇帝反映张亢昔日功绩,请求加以褒奖,宋廷乃追赠其观察使的武职加衔。照宋制规定,观察使在防御使之上,这便算是抚了。张亢有五,但皆不显于当世。

经过多年困顿,张亢才逐渐恢复引使、果州团练使、眉州防御使的原有武职官衔,改任真定府路副都署,也就是河北一路防区的副指挥官。任命刚达,似乎又有人同,接着再从引使迁为客省使,这当然还是属于加衔。不幸的是,张亢却患上足疾,无法重返军旅,只得改调到卫州(今河南汲县)、怀州(今河南沁)继续地方官。

怀州近邻黄河,河患频繁,因早年有成功治河的经历,张亢很关注此事。一天,他与邻州官员约定来到界之,会商治河事务,直到次日才返回。这本属官员勤政的表现,不料却被上司告发,不知以什么罪名竟将他分,这位昔日指挥过成千上万军的将帅,被降为州理地方武装的钤辖小官。显然,张亢已成为有污的人,随便什么借都可以成为被贬的理由。

廷说,经过调查发现以往张亢公使钱旧案纯属冤案,并无谋私取利之实,他这才得到平反。有意思的是,朝廷诏将其右领军卫大将军、果州团练使的份转为文职的将作监,将作监是当日朝廷一个闲散门,挂名官并不就任,所以张亢被差遣到邻近地方仍任知州。这次恢复文官衔,在时人里显然带有安质。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三月,已到暮年的张亢被升迁到河(位于今河南孟县以南)署的军职位置,这比钤辖要一些,但不及他以往担任过的官职重要。早已心灰意冷的张亢以多病请辞。朝廷监察机关的首脑、御史中丞韩绛认为他在怀州等地有过不法行为,也反对加以任用。张亢遂请求恢复文臣份,上面批复改为秘书监,倒是满足了他的请求,却是个无差遣的虚职。一个多月后,也许又有同者替他说话,朝廷重新恢复张亢客省使、眉州防御使原官,委派其任徐州(今江苏徐州)署。第二年大约九月间,六十三岁的张亢死于徐州署衙门。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