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生逢宋代
  4. 第77页

第77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扭转败局,只得考虑请狄将军

狄青挂帅后,立即组建幕僚班,准备行装,同时上奏请求从西北调万余番汉骑兵随自己南。为了防止继续发生败局,他又火速派人先期给前线达了禁止擅自行动的指令。

问题摆在天面前,祖宗留的家法是要防范武将专权,以免引起兵变。那么是派文官牵制狄青呢,还是打破成规,放手让狄青一搏?这位素来仁厚寡断的皇帝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起来,只得征求宰相庞籍的意见。庞籍由科举登至位,自然熟知文官对武将的轻视态度,他以前也曾在西北过方面军的指挥官,了解一些军中的实,他清楚主将若受到牵制的话,往往会贻误战机,而这将严重影响南征的行动结果,遂劝说天:之前王师所以屡败,都是因为大将的权威不够,副将们人人自作主张,退不相统一,故不能克敌制胜。狄青起自行伍,如果派侍从之臣任副职,必定无视狄青的权威,主帅的号令便难以执行,结果是必然重蹈覆辙。陛若授予狄青南征大权,令他备足够的权威,属一心服从,则王师必能成功。仁宗这才定决心,专任狄青全权负责。

达了诏书,任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两路经制贼盗事。在狄青获得的三个衔中,宣徽南院使属于武官的级虚衔,而另外两个则是差遣实职,也就是负责今天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四省广大地区军事的最指挥官,加上原本的枢密副使官职,可谓位权重,实在是本朝开国以来武将所获得的罕见信任。

狄青任南征统帅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当初,仁宗曾一度打算派亲信宦官任守忠任狄青的副手,承担监军的任务,以监视主帅。可文官们对武将固然不免轻蔑,但对宦官更无好,所以几位谏官都对此提异议。天拗不过言之凿凿的谏官,便放弃这一方案。宦官是局了,不料一位叫韩绛的朝官又提新的建议,他上奏提议:狄青只是一个武人,不可过于放权,最好还是派的近臣加以监督。不用说,这仍是安监军的办法,只是由宦官改为文臣。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就在此时,朝廷接到余靖从广西送来的趾(今越南)国王李德政的国书,表示愿意兵协助平叛。余靖在前线一筹莫展,焦烂额,所以希望朝廷接受。仁宗刚表态同意余靖的建议,狄青闻听立即反对,他在给天的上奏中说:以我堂堂大国,不能平定一撮叛,还要假手小国相助,实在是有辱朝廷神威!何况趾乃蛮夷之,居心叵测,一旦得志,又如何防范?这话说得不仅义正词严,而且极远见,一提醒了仁宗皇帝,于是上回书谢绝了趾的提议。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