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武侠仙侠
  3. 法海戒色记
  4. 第七卷 第一四六章 断桥会、海音决(三)

第七卷 第一四六章 断桥会、海音决(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困唯心,即是此意。

不过,以妙善的禅心,很快就从这份纠葛中解脱了来,重新找回了自我。

这一局,看似始于方才,实际上早在八年之前就已落,法海和妙善二人,对弈的棋盘就是许仙的本心。

看似无悲无喜,但一侧的法海却清晰觉到她此刻心之中的波涛与骇浪。

“事实就在前,老尼实在不知大师的底气源于何?”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这就是妙善的如意算盘,但法海的突然崛起却让她不得不改变计划,因为以白素贞之能,本度化不了法海。

法海自认能够改变许仙,所以他八年之前就开始对其悉心调教,而妙善则认为圣人之心难以改变,所以对法海的小动作完全视而不见。

法海的表却是淡定如故,不以为然,“众相非相,不凡亦凡,万法无法,心观即观!在老衲中,圣人如凡,心之所向,绝非亘古不变,更何况,这一局,不但是棋,还是曲,在师太而言,此局占尽先机,但在老衲而言,此曲却尚未,所以,谁胜谁负,未至尾声,依旧难料……”

“法海,这一局,老尼已然占尽先机了。”

“虽说自困唯心、渡众唯心,但是你这样真的好吗?”

虽然妙善通佛法,明悟有舍才会有得,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一时间依旧难以割舍这份历经无无量劫的

所以今日这局中之局,桥上,是她的替白素贞度化天婴,桥,则只能由她亲自面度化法海。

所以,妙善才认为自己占据了先机,而偏偏法海也同样信心十足。

针锋相对之,二人再不多言,齐齐望向断桥,静观局势发展,而此时,断桥之上,却现了令人错愕的一幕。

对于有的天婴,她选择将白素贞作为自己的替去了结这一段因果,若是白素贞能和天婴相,自然能够渡化了天婴。

这两个人,一个是法海,另一个就是圣,更确的说,是圣的善天婴。

法海微微摇,同样在局中的他很清楚妙善此时为何会如此激动。

此时此刻,桥上之局,天婴的转世之许仙,面对白素贞时的失魂落魄,让妙善即喜、又失落,喜是因为她看到了成功度化天婴的希望,失落则是因为她亲手将自己所之人推向了另一个女人。

对于没有的法海,她同样选择利用白素贞让法海自绝于诸天,不需亲自面就能一举双得,了结一切因果,得脱心之自困,证得禅心大圆满,成就至佛果。

所以这一世,观音凡化妙善,就是要设局彻底了结天婴和法海的因果,而这一局,又是局中之局。

封神、西游之后,妖族势力瓦解,研佛法的观音终于放了对龙皇和妖族的仇恨,却放不已然堕的天婴,但她所发大宏愿却着她必须了结此番因果,不然她永生都难以成就至佛果。

而许仙的本心,则决定了桥上的剧发展是照谁的剧本来演,目前来看,许仙一看到面貌和妙善极为相似的白素贞,受天婴本心影响,似乎一完全抛弃了法海对他的教诲,又恢复了对女人的渴望与恋,也走上了妙善希望他走的路。

众生不渡,誓不成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虽然法力无边,能够渡尽天苍生,但是有两个人却一直让她渡之无门。

法海与观音的恩怨自不必说,天婴与观音的纠葛则更可以追朔到上古洪荒之时,那时的天婴和观音皆为妖族俊杰,,后来天婴却错死于当时的妖主龙皇之手,这是造成观音弃妖从,后又弃从佛的直接原因。

妙善明眸瞥向一脸淡然的法海,悠然,“此心有本,一瞬归程!对老尼如此,对天婴也是如此。老尼知这些年大师曾试图改变许仙,以图阻扰老尼所设断桥之局,但圣人之心,乃是大本源、亘古难变,凡人之心如何能够与圣人之心相抗?天婴想要回归本心,只需一瞬,桥上之景即是明证!”

“众相非相,前看到的未必就是事实……”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