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都市青春
  3. 家养小首辅
  4. 第7章

第7章(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氏一怔,答:“十七年了,儿媳是十七那年嫁薛家的。”

且能一家好学馆,增加的不止是人脉,还有界。

例如县试考的不外乎四书五经及圣谕广训,如何行文,有什么忌讳不能犯,这些都需要人指。哪怕你文章写得再是妙绝,若是犯了庙讳、御名、圣讳等忌讳,也是不取的。

薛老爷:“你即明白,就该知其他三房都是为了大房一直牺牲。远的就不提,只说老三和老四吧,家里的地都指着老三和老四,你爹年纪大了,手脚早不如以往利索。老四忙完家里之余,还要挑货去卖,一年不知要磨破多少双鞋,可赚上来的钱却一律了公中,没昧过一文。大家这么辛苦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

杨氏心里咯噔一声:“爹娘待儿媳如同亲闺女。”

而乡地方,许多私塾都是一些老童生为了混饭吃而开设,自己还一门心思的想考个秀才改变际遇,又怎么可能事无细地去教塾中学童。

公公的气有些意味,杨氏怔了一:“爹,儿媳当然知薛家不光咱一房,不过您放心,若是俊才他爹和俊才息了,定不会忘了孝顺您和娘的。”见公公面晦暗,她忙又加了一句:“还有家里其他人,俊才可一直都记着自己能读书,多亏了几个叔叔和婶婶。”

县试一共考五场,主要还是看第一场的成绩。而这一场要考八文两篇,试帖诗一首,只要不是错字连篇,文理通畅,俱都能过,至于取不取就是博缘了。

杨氏心里一松,忍不住笑:“俊才读书可认真了,连我爹都说他是难得一见的好苗,考个秀才不在话。”

打扮和气度说是地主家的也不为过,甚至连赵氏也不如她多矣。

见公公面和了些,杨氏趁势:“只是爹您也知,真正到了要场的时候,可不是在家里抱着死读书就行。想当初俊才他爹不也是听了我爹的话,去那清河学馆里读了两年,结识了一些同窗,又在先生面前挂了号,后借着机会在县太爷面前留了些印象,之后的县试果然给过了。县试的名次只要不差,府试不说十拿九稳,也有一半的把握。只是到了院试就要靠大运气,俊才他爹就是运气不佳,才会屡试不中。”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而杨氏的说法看似荒诞无稽,可事实还真是如此。县府两试没有院试把控严格,尤其是县试,乃是本县县太爷主持。

杨氏这是以为公公想与她说送薛俊才去学馆的事,才会如此这般说。殊不知她的言辞确实戳中了薛老爷的心事,可薛老爷本意并不是想跟她说这些。

薛老爷旱烟,淡青的烟又开始缭绕在他的老脸上,让人看不分明他脸上的表

提起最得意的薛俊才,连薛老爷也忍不住一个笑容。

这才是杨氏在薛家受老两看重的真正原因,不光是因为她爹是个童生,还因为她爹当年对薛青山有指之恩。

薛青山自己就是如此,才会卯足了劲儿想把薛俊才送去清河学馆。

而去好的学馆念书,就是提供了一个在县太爷面前冒的机会。大昌历来重视选纳人才,本县能多少秀才,乃至举士,这都算是政绩。再昏庸无能的县官,这过场也是要走的。

薛老爷一双老,在杨氏上来回打了几个转,看得她有些站立难安。

薛老爷旱烟,才:“你说的这些老大都跟我说过,这件事容后再说。你是俊才的亲娘,为儿打算没有错,但你要知咱家并不只有大房一家人。”

正想说什么,就听公公突然:“老大媳妇,你嫁咱家多少年了?”

与自己本不熟知的人相比,县太爷还是愿意取有些熟的人。

“你是咱们家大媳妇,你娘素来也疼你。你和老大的心,跟你娘和我的心都是一样的,不得俊才能成才。”

葱尖儿,但也白皙柔腻的手,了个金戒指。

“那我和你娘待你如何?”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