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大魏宫廷
  4. 第1745章 秦王亡故

第1745章 秦王亡故(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与此同时,驻军在三川郡函谷关以西的秦将泉君嬴镹,亦收到了秦王囘的王令,得知魏将廉驳袭他秦国的消息。

不过虽说同意与秦国结盟,但义渠王也提了他的条件,即要求秦国将这些年所攻占他义渠的城池、土地,通通归还。

在义渠王与泉君嬴镹的抗拒,魏将廉驳、乐成、韩徐几人的军队被挡在秦国境外。

翻阅中原书籍的义渠王,当然懂得什么叫亡齿寒,什么叫合纵连横。

在义渠的阻击,魏将廉驳的行军速度被大大削弱。

若在以往,咸当然不会同意这要求,但况危急,咸最终还是答应了。

至于河西战场上的秦军,则继续与魏军对峙,且隔山差五就在临魏西郊上决战一次,最终以平局收场。

甚至于,义渠王亲自率军征,抵挡魏将廉驳。

除此之外,秦国还得给义渠许多粮

义渠王当然明白秦国突然示好的原因,无非就是魏将廉驳已打到了他义渠,再往南就能直接攻秦国的本土,因此秦国慌了神而已。

秦王囘叹了气,疲倦地闭上了睛。

当时,义渠的好几位将军们都建议拒绝帮助秦国,毕竟义渠与秦国有着超过百年的征战史,哪怕称双方是世仇也不为过。

“只能这样了。”

当然,也正是义渠懂得耕、懂得建造城郭,这支民族才会成为秦国最难缠的对手——可能义渠的整实力并不如秦国西边的西境诸羌,但不能否认,汲取了中原文化的义渠,他们非常韧,以至于在很大一段时间成为秦国的心腹大患。

能跟秦国的军队打上几百年,义渠的士卒当然不会弱,甚至于,由于有羌族的血统,义渠兵反而要比中原兵更加健、悍勇,更要是,义渠乃全民皆兵的国家,人人悍不畏死,就连妇孺亦能提上兵与敌人搏杀,非常悍勇。

义渠亦是「西羌」中的一支,不过他们与一般的羌人亦有区别,区别在于义渠并不排斥中原的文化。

但最终,义渠王却接受了秦国的求援。

这跟林胡、东胡、匈、赤狄等其他草原异族是有所区别的。

之国誉的蜀郡,失去无数沃的耕地,这对秦国的损害,甚至比损失十万兵卒还要严峻——因为一旦失去蜀郡,秦国的粮就更加张,而这意味着秦国将很难在继续与魏国的战争。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当秦使「甘和」明来意后,以往喜好翻阅中原兵法书籍的义渠王,立刻就猜到了秦国的目的。

魏昭武十三年七月中旬,秦国王都咸得到秦王囘的王令,派使者「甘和」使北地义渠,试图与义渠王化解此前两国的戈。

就跟蜀人一样,义渠同样是擅自放牧、擅自耕的民族,结合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两者的优,甚至于,他们还效仿中原建立了国家,族领袖自称‘王’,并且沿用了中原的官职品阶,以授予族人官爵、亦设将军,总而言之,义渠除了他们仍保留有羌族自古以来的一些习俗——主要是衣装打扮方面,其实与中原人倒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其实严格来说,尽河西战场

遵从秦王囘的命令,泉君嬴镹留五千兵力迷惑函谷关的魏军,率领大军火速撤回国,旋即挥军北上,与义渠王合兵一,抵挡魏将廉驳。

就这样,在魏国的威胁,秦国与义渠化戈为玉帛,联合起来抵抗魏军。

因为在义渠王看来,虽然借魏军打击秦国,这固然是一件让人到痛快的事,可在那之后呢?魏国在覆亡秦国之后,一个会不会顺解决他义渠?

不得不说,虽然义渠王依旧保留着很大一分西羌的文化,但他确实要比苴国的君主英明地多,一就看了利害,不像苴国的君主,傻乎乎地与虎谋,帮助秦国吞并了蜀国,然而最终,却连他苴国也被秦国所吞并。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