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都市青春
  3. 民国弃妇逆袭
  4. 第1节

第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的家常话又说了两句,王二婶便告辞了。

吴氏笑着叹气:“不敢贪这功劳,当人辈儿的,总是想着他们都过得好好儿的。”

方晴愣神的工夫,王二婶已经把冯璋从脑袋到脚底板夸了一遍了,最后又总结似的说:“听说这冯家的小原来在府上念书,他的人品学问,您只问方先生便知。”

王二婶一边吃茶,一边品度方晴。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晚间,吃罢饭,方守仁一家人围坐在小炕桌上。方守仁拿一卷书凝神看着,吴氏在哧哧地纳鞋底,方晴和兄弟方旭各据一个桌边用功——都在练字,方氏弟都习颜,方晴的已经很有些功底,方旭的字目前仅算工整,还看不大来。不时地,吴氏拨一拨油灯,让爷三

“听说二婶最会绣各儿的样,可惜二婶是个忙人,不然可得请您教教我呢。”方晴并不是个不懂人世故的,面话说得很好。

“您府上是读书人家,孩哪能去野呢。”王二婶投桃报李地接着话茬说。

养上便格外用心。方守仁认为,女也当读书,不为官,只为明理。启蒙时又小,还论不到男女大防上,便让女儿和弟们在一读书。方晴和冯璋差了四岁,方晴刚启蒙时,冯璋已读完四书了。

吴氏笑着:“确实是个勤学上的好孩。”

“他二婶,我看这孩是很好的,但这事还得跟晴他爹商量。这照片能留我这几天吗?让晴他爹也看看,他素来喜这个孩,现在看见他落得这样英武,肯定喜。”吴氏笑说。

吴氏虽心里许了,但这样大事还需方守仁拍板,也需与闺女商议,终之事终是要闺女才好。

“哎呦,我忘了,冯家五还给了一张相片呢。”王二婶此时才拿很有伺机而动的意思,这张两寸小像也果真将吴氏心里已是许了的五分扩大到十二分。

“大儿这样的年纪,能把小件绣得这样好,已经不错了。叫我看,咱这四邻八村,手比的上大儿的,少。”

对这位师兄,方晴幼年时还是颇有好的,他带来的兰豆很是好吃,而且每次都多分给自己几颗——造化人,如今竟然要和他议婚了?时间过得真快啊!十五岁的方晴很有慨叹唏嘘的意思。

“大儿这活计是真好,看这蚂蚱绣的,活灵活现的。这是给你兄弟的?”王二婶拿过方晴放在炕桌上的绣活儿端详。

“这我能主,您留着吧。有句话怎么说了?师徒像爷俩?反正大致就这个意思吧!这孩有这样大息,也很有方先生的功劳。要是这事儿成了,您和方先生还真多了个半。”王二婶说。

苗苗条条的,面貌得却平常,扁鼻厚嘴,倒是生了一双好看的凤,给这张脸增不少。又可惜这姑娘是大脚。王二婶知缘故,因她娘吴氏是旗人,旗人姑娘不裹脚。虽有这些不足,气度却是好的,不一惊一乍,也不缩手缩脚,说话时嘴角笑,睛略略弯着,让人看着就喜兴。

“是您疼她呢。”吴氏见王二婶话说得亲近,又是夸方晴,便也顺着话茬说。

王二婶又说两句面话,便问方晴。吴氏说在西屋针线,然后便要去唤方晴,谁想王二婶抬便跟了过来。

王二婶也是镇上有名的巧媳妇,最擅卉,方晴这话正是搔到

再仔细看打扮,月白的半新不旧的褂,外面着石青月白枣红三坎肩,藏青的——王二婶是有见识的人,曾见过县上去外面上学的女学生装扮,便觉得这样简素的才是书香门第姑娘应有的样

王二婶又恭维方晴:“不是好的,我也不能给咱家大儿提,谁不知儿是个样样都拿得的好闺女。”

王二婶便笑说:“老了,手都不行了,这细巧活儿不了了。不过年轻时候倒是存了好些,回我给你拿来。”

方晴见王二婶来,只才知王二婶来的样,站起来让座,又倒茶。

第2章 答应不答应

“快别夸她,拙手笨脚的,学了这几年,也就是给她兄弟绣个鞋面小件,大件儿是不行的。”吴氏代为谦虚。

吴氏仔细端详,相片中一个青年军官,比记忆中当然要大许多,要说这冯璋本来得就好,穿着这军装,清秀外更添了英武。

唏嘘也没耽误偷听。当听说冯璋已军官学校且是要毕业了,方晴又是一呆,方家小院就像神话里的神仙府,日过得十年如一日,外面却早已天翻地覆了。

“对,让小去拿,让他门溜溜,都让他爹拘坏了。”吴氏笑

“那可太好了,不敢劳动您老,回让我兄弟去拿吧。”方晴笑着看吴氏。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