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都市青春
  3. 民国弃妇逆袭
  4. 第5节

第5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明相貌堂堂,却叫吴彦,是无盐还是无颜?都不大好啊。吴是舅家汉姓,老姓是乌拉,乌拉彦,也不好听。

好在嫁妆钱是早就备的了,不为钱着急,单盘算什么家,买什么尺,打什么首饰,一样一样理,倒不忙

第9章 全家来

前年吴理娶亲,恰巧方晴方旭都病了,便只方守仁自己去的。这次,方守仁和吴氏商量着全家都去。现在方旭也大了,远门没问题了;方晴定亲了,以后还有多少机会走舅舅家很难说;吴氏也好几年没回娘家;方守仁除了去岳家,还想见见一两个在京的朋友。

冯五了血本,又加了尺两块,一块大红的绸,一块柳青的素缎,都是县里最等的布庄的抢手货,并麻银镯一对,金丁香耳坠一副——镯和耳坠是看到方家给冯璋的石后又加的,本是给冯璋妹妹准备的嫁妆,不得已挪用了。

至于嫁妆的事,只好暂时搁,一去一回最多半个月,这时间还耽搁得起,吴氏

大表哥叫吴理,二表哥叫吴彦——这是跟儿有仇吧?报复得这么明显!

方守仁和这位兄虽然见面次数不多,却很谈得来,方守仁说兄潇洒不羁颇有魏晋名士风,虽然吴氏觉得那是不着调。

外面厅堂里冯璋的伯父们和方守仁吃了茶,夸了冯璋和方晴,说了“天作之合”,里间冯璋大伯母拉着方晴的手给上了那副银镯,也便算礼成了。

方守仁搓搓手:“很时间没见兄了。”

方晴前次去京里还是十岁那年的事,这好几年没去,印象都淡了。听说这次举家都去,心里自然兴。方旭一向是个稳重的小大人,这回也不淡定了,要是有尾这会儿得晃着圈儿地摇着呢……

方晴与冯璋同看,冯璋字稍显圆浑,与这画并不很,但这本也就是个习作,方晴并不在意,只说好。倒是冯璋心里略有不好意思,见方晴不在意,也就释然了。

不过听说舅舅确实更喜女儿,从名字上也能看来,方晴的表妹叫复苏里伊尔哈,意思是芙蓉。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的定亲礼在乡间是很面的,方守仁夫妇很兴,不为了这东西,为了冯家对闺女的看重。

1苏东坡语。

舅舅吴明辉在方晴心目中是个神奇的存在。别的不说,就说给孩起名吧。

这日吴氏正看木匠给的图样呢,却见方守仁兴匆匆来,手里拿着一封信,人还没门,先说话了:“兄来信了,说彦侄儿六月间要娶媳妇,让咱们去喝喜酒呢。”

方晴只送二门便住了脚,方守仁夫妇并方旭都送大门,又殷殷嘱咐,看冯璋上走了才回转。

好在妗靠谱,直接小女儿叫芙蓉。其实除了舅舅,大家伙儿都小姑娘叫芙蓉。

据说表妹生的前夜,舅舅梦见一片荷塘,莲叶田田,芙蓉艳,于是就给腊月天生的闺女起了个名字叫芙蓉——还是满语的,说起来一嘟噜的音,复杂无比。

定亲礼简单,并不要酒席,只男方面的近亲去女家送上八鸭鱼各一对,猪四四方方一大块,包、馒、烧饼、馃各一篮——冯家家境还算不错,又重视这门亲,虽乡间习俗来,却准备的都是上好的,都比一般的多二斤。

冯璋回去跟父母表示对亲事满意,因冯璋还要返校,两家定亲的东西也准备的差不多了,请村上的风先生看了三天后便是好日,于是两家商量着便这一日举行定亲礼。

“看把你兴的,不知的还以为不是兄是亲兄,不是侄,是亲侄呢。”吴氏也兴,却不忘打趣丈夫。

正不知接来说什么,方晴的弟弟方旭敲门走了来,小大人似的先咳一声才说:“娘说这边屋里,让冯家哥哥去那边屋里说话。”

到晚饭的时候方晴弟也知了,二表哥要娶媳妇了,方晴也很兴,虽然这个哥哥也只见过三次面,而且方晴觉得二表哥的名字特别让人无语。

冯璋这边且不提,单说方家。

既然已经订婚,接便是为方晴准备嫁妆。虽婚期未定,但因冯璋当差不自由,保不齐跟订婚似的订了近的日上迎娶,嫁妆需提前备好免得到时抓瞎。

冯璋知这次拜访是真的到了尾声了,忙跟方晴弟一起来到正屋,与方守仁夫妇再闲聊两句便告辞。

方晴回到书房看到那幅《秋日渡图》,不由得嘴角翘起,母亲总说算命瞎说自己是个有运气的,如今看来,果真运气不错。

接过方晴递过来的笔,略一思索,冯璋便想起一句还算应景的刘卿的旧诗:“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慎重的写在边上题词,又署了名字,然后便压上了方晴递过来的章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