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东汉]永平纪事
  4. [东汉]永平纪事_分节阅读_11

[东汉]永平纪事_分节阅读_11(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很快便到了年末,他爹给他来信说来年要到京城看他,今年也不用回书院了。楚归心里不禁有些怅惘,果然年纪一大,七的八的一多,要回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不过他大爹小爹来年要一起到京城看他,倒是让他颇为兴奋。

到时他大爹小爹在京城多住一段时间,他小爹也多年没与他师叔见过面了,想想都是很开心的一件事。趁这段时间,也得好好的功课,虽然他爹、师叔对他这些都不是很看重,但毕竟在学堂,这是作为学生必须的。

到今年年末,许然、何暘、杜安便已在太学学满两年,四人考皆试通两经,补为文学掌故。文学掌故基本只是给一个最初始的份而已,相当于在仕途的门槛边上候着了,与真正的仕还是两码事。

通过补为文学掌故,再满两年,试通三经者,擢其第者为太舍人,也就是相当于补为文学掌故再满两年,考试通过三经,其中优秀名列前茅的便可选为太舍人。等选为太舍人满二年,考试通过四经的,优秀的便被选为郎中;等被选为郎中两年,考试通过五经的,优秀的便可被选为吏了,这优秀被选中的便成为第,而不得第,还有一次复试的机会,复试通过后,便可补为相应的等次。

当然,文学掌故只要学识到位,基本不算很难,但越往后走,名额越少,则越难,能走到最后的少之又少。基本可以说,从钻研经学一途仕的,少之又少,基本都是奔着学问去的。更多的人是在两年、四年或六年后,家世显赫或个人极为的,被朝廷或公府征辟,家世和个人都稍差那么一的,可被郡县辟除。

这个时期,从天到县令,凡是一把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实实在在的人事权,觉得谁不错,便可把谁选来在自己手活,这便是征辟,天为征,其他为辟。从某个方面来说,这选人的制度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因为即使一把手有自己的选择权,但选择的范围基本上是要局限于太学、郡学甚至县学的,而且一般不能越级,除非这个人实在是太优秀,但是太优秀是很难证明的。

如果说限制了选择范围,一般从理论上说,自然也是谁需要用人的,谁知哪个人更合适;而且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这位的识人能力是相当信任的,也可以说,一个能的官吏,的识人能力是必须的。因而,这制度在贤官良吏的设定是没啥问题的,大家一心公正,然后选最合适的人。

当然,这制度为后世所诟病的弊端也不用多说了,哪个人没个沾亲带故的,没家世、没关系,能被看重的,真是少之又少,龙生龙、凤生凤自然也一直更被人所信服,因而邓家了相再相,窦家了将再将,也造成了东汉时期老英雄儿好汉的现象多的是。虽然终归要靠能力说话,老英雄儿狗熊的,始终还是撑不起来的。

不过生活在一个时代之中,这屋建瓴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真不用这么费心考虑,只用自己过好自己的便得了,对于楚归、许然和杜安而言,便是如此。

许然早已及冠,如今已二十二,补为文学掌故后,便应了廷尉府辟除,补了一个吏缺。而何暘和杜安年纪还比较小,则选择继续在太学学习。对楚归来说,辟雍学堂则是比太学更超然的所在,他目前还不用考虑这些。

不过许然被辟除到廷尉府,也算是了仕,怎么说也是喜事一件。楚归、杜安、何暘、窦笃几人,还有许然几个相熟的同期,便一同约好到洛数一数二的东来居吃喝一顿。

【1】【2】【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