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大明天启
  4. 第494章 戏剧的宣传作用

第494章 戏剧的宣传作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近卫军攻打鞍山时,次所在的近卫军俘虏了。兄弟相见,说起父母和幼弟的遭遇抱痛哭。但锦衣卫清查后发现次的恶行,便将次抓去审问。不相信自己的弟弟会这样的事来,便拒不放人,与锦衣卫发生了冲突。

戏与元稹的《莺莺传》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最大的不同便是结局。元稹的结局是张生始终弃,王实甫的结局是皆大喜。而在戏中,是崔莺莺主动与张生和离(即离婚),因为她发现张生其实并不她,所以勇敢地选择了离开。然后遇到了一位虽然贫穷但是待人真诚的小商人,共同经历了一些事后,两人之间产生了好。共结连理后,小商人和妻一起努力,过上了好的生活。

锦衣卫将一个个证人带到面前,听到证人们的哭诉,才醒悟过来。他质问弟弟:”你难忘记了父母的仇恨了吗?忘记了小弟是被谁杀死的了吗?“

皇家大剧院的第三场戏是《莺莺传》,这是大家很熟悉的《西厢记》改编的,其实真要论到原著,元稹写的时候就叫《莺莺传》。

沉默不语,旁边的锦衣卫:”人呀,在有些事面前是不能退让的,你退了一次以后,就一定会退第二次,慢慢地你遇到事后,都首先会想到往后退。对于建的恶行,如果每一个汉人都选择不退让,逃走,或者逃不走的就破坏他们的牲畜,毁掉他们的农,烧毁他们的粮,那建也许早就被灭掉了。善良的人们呀,要记住这样的教训呀!“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戏是朱由校的要求来改的,吴炳范文若等人是觉得改得很失败的,皇帝只是想借这戏来宣传妇女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借机提商人的地位。但在朱由校看来,戏剧当然要有主旨,宣传真的善的的,不就是艺术的目的吗?如果顺便能够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去,那不是更好吗?

戏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在面对大是大非时,我们应该如何。次想保护幼弟而投降建是好的,但结果却变成了这样,是因为他对建抱有幻想,却没有想到与虎谋是不可能成功的。

皇家大剧院建成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新剧。这些剧里或多或少地合了朱由校想要表达的意思,象什么要守秩序要排队呀,象不要辱骂别人的家人呀,这些或者生或者圆地混在戏剧中的观念,慢慢地发散去。

而次本意是保住幼弟,却不想建先是让他们兄弟两包衣,然后在粮不足的,将他的幼弟杀死了,以便省一笔粮。而次在一次次的退让中,最后也没有勇气与杀死幼弟的建拼命,反而成为了建的帮凶,一起压榨在鞍山驿的汉人。

仇,时刻想着打回老家去找建报仇。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