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都市青春
  3. 命运的抉择
  4. 第1298页

第1298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此当波托斯基侯爵从米哈伊尔中得知迎接他们的正是上次将俄军赶托木斯克的那两个“上校”之后,立刻就傲地扬起了。却见他对着米哈伊乐耳语了几句后,这位中华军的手败将便整了整军装,然后手持装有沙皇亲笔信的托盘上前向夏完淳等人大声宣布:“波托斯基侯爵大人奉俄罗斯公国沙皇之命,特来此同中华帝国特使会晤。”

不过夏完淳的这些安排却并不能引想沙俄方面的共鸣。俄国人显然并不在乎中国人摆什么样的仪式迎接他们,也理解不了中华礼仪的妙意义。事实上俄国人更关心的是谈判官员的份,即贵族衔。而这也恰恰正是东西方文化的一大有趣差别。据说鸦片战争时期,慈僖为了表示诚意,派了自家的才去同英国人谈判,因为满清贵族一向认为才是最靠得住的人。然而英国人却视这为奇耻大辱,因为在欧洲人看来官员对官员,贵族对贵族,你派才来就是把他们也当才。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上校过奖了。看到您依然受贵国国主赏识,同样令人欣。”夏完淳不动声地还礼。其实就在他与袁世泽攻克托木斯克不久,来自南京的圣旨也被送到了他们的手中。对于双双升为准将夏完淳与袁世泽自然是喜形于。毕竟在与他们同一辈的军官当中惟有他二人无疑是军衔最的。而在整个中国陆军之中也惟有女皇的心腹战将李虎上将与他俩年纪相当。不过,让夏、袁真正动的其实是圣旨本。那些呆在京师的将官们是永远理解不了夏、袁二人拿到圣旨时的受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一块明黄的丝绢不仅代表着至无上的权威,更代表着祖国,代表着家乡。代表着女皇以及中原百姓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就算圣旨上什么都没写,夏、袁二人以及那些远征的中华将士依旧会将其视无价之宝。

见罗刹人摆开了这谱,袁世泽朝一旁的翻译官使了个。于是那翻译官立刻以同样的语调向米哈伊尔回复:“中华帝国西伯利亚军团军团夏完淳准将、西伯利亚安抚使袁世泽准将,奉中华女皇之命在此恭候沙俄特使大驾。”

相比城外鱼龙混杂的市场,托木斯克城却是颇为整洁。中华军在占领托木斯克之后便据中国城市的格局对其行了一番改造。一正门首先映帘的是一条笔直的官直通督军府衙门,而为当地最统帅的夏完淳与袁世泽则以一戎装与苏赫鲁等蒙古王公候在了那里。在衙门接待沙俄使节是夏完淳等人反复思量最后的决定,这一来是为了表现这一次是沙俄使节前来拜见中华上朝;二来则是为了给俄国人面,以示朝廷的大度。若是换其他将领可能本就不会去在意这些。但延完淳却是科举,对于礼的重视自然是普通武官不能比拟的。

--

“准将?哦,两位升得可真快啊。真是恭喜两位了。”一听前的两个年轻人已然成了名副其实的将军,米哈伊尔不禁酸溜溜地。在他看来这两人的升迁至少有他米哈伊尔一半的“功劳”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