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都市青春
  3. 世界一级艺术狂徒
  4. 第2页

第2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好像很崇拜哈里森.贝卢?”

她说,意大利的文保护不是束之阁的冷门专业,而是全民参与的一项伟大事业,许多民众都将保护文作为一德来宣扬。

周俊彤并不否认,表无比崇拜,“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展的113件文,完好如初的样。”

这一次,贝卢捐赠的113件文,涉及瓷、青铜、画卷、绢帛,年代可以从民清追溯到唐宋,并且标注了详细的收藏过程。

钟应认真的听,注意力终于从十弦琴上离开。

她说:“哈里森.贝卢先生,更是意大利文保护者的典范。从他1950年成立了博馆之后,就一直致力于保护文。不仅仅是意大利、古罗的文化遗产,我们中国失海外的文,也被他小心收藏,通过佛罗萨大学的专家,建立了系统的中国文保护系。”

周俊彤睛睁大,诧异说:“我不理解你的意思。”

“我很谢他。”

,意大利继承了古罗的丰厚文化遗产,15世纪,罗教廷就颁布了第一 国家法令,防止艺术品遭到破坏、失。

钟应非常肯定,“但这张十弦琴绝不可能。”

钟应嗤笑一声,“文完好如初,是文修复师的功劳,而不是掠夺者的功绩。”

周俊彤认真回忆,说:“都是贝卢先生从拍卖行、或者其他收藏家手里买回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这琴最后的使用者,名为沈聆。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琴家,擅七弦,通五音,年仅五岁就开始钻研家传十弦。后来,他与几位演奏家一起成立了遗音雅社,专门用唐代来的古琴、琵琶、二胡、编钟、筑琴,研究重奏汉乐府曲谱。直到1942年,清泠湖沦陷,沈先生被捕,这张十弦琴才因此失海外,踪迹难寻。”

他视线轻扫过博馆遍布的展板介绍,虽然没有哈里森.贝卢的照片,但是关于贝卢博馆的介绍到都是。

钟应沉默听完,心中一片空旷,只觉得讽刺。

--

只见钟应略带讽刺笑意,问:“你既然在贝卢博馆工作过,那你知馆里的中国文,都是从哪儿来的吗?”

周俊彤没有提异议,显然她也了解这张十弦琴的过去。

那座建立在意大利佛罗萨的私人博馆,收藏着万余件古董,中国文占据大半。

除了那张沉默的十弦。

“……什么?”周俊彤困惑看他。

钟应视线回到巍然屹立的十弦琴上,灯光斑驳的蛇鳞梅纹路,显示着这张琴古老又沉重的历史。

“也许这些瓷、青铜、画卷,正如你所说,是他买回来的。”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