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梦回90年代帮我老爸赶情敌
  4. 梦回90年代帮我老爸赶情敌 第135节

梦回90年代帮我老爸赶情敌 第135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争,在二十年后的1876年,威尔斯于原来的浮桥近侧搭建木桥, 供人免费同行。因为不要钱, 所以被称为“白渡桥”。光绪32年,租界工局在河上另建一间钢桥,沿用至今, 就是大名鼎鼎的“外白渡桥”。(注释1)

过了外白渡桥, 苏州河就并了黄浦江,从此江海,一泻千里, 浩浩

如果说苏州河是上海人的母亲, 黄浦江是上海人的灵魂,那么苏州河上的那一座座或是木制, 或是石制, 或是钢制的桥梁,就是沪人心中一座座地堡垒, 是家园的守望。

离家足有五年的赵景闻,终于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堡垒中。

不过代价也是沉重的——父亲没了。

赵景闻家住在苏州河寿路桥附近的乐坊。在工人新村现之前, 除了有钱人家住的大别墅, 一般上海人都住在所谓“里坊邨”里。

其中住宅条件最最“推板(差)”那就是“”了, 就是所谓的棚区。早年淮河发大,江上人家撑着小船、舢板逃命。逃到上海苏州河湾,河平缓来,于是就在此地安营扎寨。

这里压谈不上什么建筑规划,就用自己木板搭建起房,抢到多大地方就搭多大地方,抢不过别人就螺蛳壳里场。最初住在这里的人大多都是力劳动者,倒桶的,拉黄包车的,十六铺码上扛大包的……

数量最多的就是“里”,好比北京所谓“胡同”。上海有多少个“里”谁也说不清楚,建德里,明德里,龙昌里……成千上万,仿佛棋盘上的星一般洋洋洒洒。此住的也都是底层人民,小裁,小职员,跑街先生。又或者解放前的舞|女,掮客,包打听。旧电影《路天使》里赵丹和周璇住的就是“里”。里和里之间仄,只有自行车和黄包车可以来。

稍微级一是“坊”,比如淮海路的淮海坊,大木桥的田坊。房面积大,早年甚至有佣人房,楼和楼之间能小汽车,住的多是是中等以上人家。

的就是“邨”了,别看名字叫“邨”,和乡农村可不一样,都是独门独的老洋房,市联排别墅,后来都成了保护建筑,名人故居。

赵景闻家里在乐坊,可见条件还是不错的。

他家祖籍宁波,父母都是宁波人。

都说十个宁波人里至少有九个人在上海有亲戚,这话一没错。其实上海话里的“阿拉”最早是宁波话,被上海人拿去用了,渐渐地就变成了上海特产了。

【1】【2】【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