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至于这个‘服役’是服的哪门役?只有蛮荒之地的当地官员知晓。
正所谓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
,虽说玉哥儿不愿
碰安琳琅的底线,却不代表他会轻易放过这个人。安玲珑背地里对琳琅
了何事,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他如何还治其人之
,这些琐事就不必详尽。
安玲珑被放的这一日,安侍郎亲自去送了。
整个安家除了安侍郎,路家大太太也派人去打了一二。但消息传回府中,安玲珑的两个胞弟都没有去。不仅没去,态度十分避之不及,连提起安玲珑和万姨娘都一副不耻的态度。
不得不说,这件事给安老太太十分不好的官。或许是老人家的怪异心思,她对于两个庶孙
的行为
觉到十分的不适。
理上,不去是对的。但老太太还是觉得失望。两人哪怕是偷偷去看一
,或者给
钱财
样
,她也不会这么失望。
安玲珑不必说,但万姨娘好歹是生养他们的人。她厌恶安玲珑和万姨娘的派没错,也确实看到这两人恨不得打杀了了事,但并没有教导他们对生母的生死如此漠视,表现得如此事不关己。
旁人都可以唾弃厌恶,血亲的他们不可以如此。
“还是得尽早给你爹寻一位称职的继室才是,”安老太太心十分低落,拉着安琳琅就嘀咕:“这两孩
心如此之
,终究是养废了。”
安琳琅没有说话,只是拍拍老太太。
二月初的时候,已经门赔安老太太
门相看的安琳琅收到了一封信。
是已经等得着急脆回京的玉哥儿亲笔写的。信里毫不避讳地指责了安琳琅没良心,一声不吭跑回京城久久不归,甚至一封信都不给他寄。玉哥儿跟别人写信或许还咬文嚼字,到了安琳琅这儿全是直白的白话。当然,其中不乏他清楚写的晦涩了这丫
看不懂的顾虑。
安琳琅彼时正在跟老太太商量聘哪家姑娘,看到信都忍不住笑起来。
“怎么了?”因着霍和王妃上门提亲,彻底洗清了安琳琅被败坏的名声。安家一夕之间跃如了京中世家的中,连带着续娶继室的安侍郎都成了香饽饽。有些
事没底线的人家,把那十四五岁的小姑娘都敢往安家老太太的
底
送,“笑得这般开怀?”
“没,”安琳琅将信合起来回信封里,“玉哥儿不日要回京,人已经在路上了。”
“啊,玉哥儿要回京……”老太太正在看名册,实在是送过来的人选太多,她挑
了。嘴里念叨着,忽然发觉不对,“玉哥儿要回京!何时?人到哪儿了?”
“人就在冀州,怕是两日就到。”
“两日就到了?!”老太太刷地站起,手里的
名册哗啦啦地掉地上。名册摊开,映
帘的是一个瓜
脸凤眸的姑娘。此人安琳琅看过几次,印象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