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国势
  4. 【第094章】 北上之行

【第094章】 北上之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丘吉尔笑了,拍拍莫德迅的肩膀:“你似乎过于张了一……”

“丝毫没有夸张。”莫德迅认真地解释,“广州的秩序,是国防军带来的,在他们驻以后,没有任何大规模的不稳定况;广州的资本,是辽集团引来的,确切地说,在辽集团投资后,南洋的中国华侨才被引过来投资;广州的社会秩序与理制度是北京方面确定的,甚至于派遣官员到香港学习市政理办法的决策也是北京方面制定的……”

恰好有人补充证明莫德迅讲的是实,不仅香港,上海的工局、天津的公共租界中都有派遣过来学习考察的中国官员。丘吉尔的笑容就有儿僵,他原本以为秦时竹只是个自信心膨胀的民族主义者,如果真如莫德迅所言,应该是个不太好打的对手。

莫德迅苦笑一声,别看他在香港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真到了英国国其实什么也不是——别说他没有写这个报告,即便写了,也不见得能够呈递到在上的民地事务大臣手中,倘若没有这次赴京之行,他们之间可是相差着十万八千里呢,他可不想自讨没趣。丘吉尔也就是意识地一问,以他多年在政坛纵横捭阖的察力,一秒钟就完全明白了其间的前因后果。

他拍拍对方的肩膀:“这次与中国方面谈判,你就我的特别助手吧,我认为你要比北京城里只知雪月、附庸风雅的先生们可靠得多了。我有一,这次与中国的谈判,绝对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斗争……”

“没错,正是这个迹象。一方面是因为广州更为优厚的投资环境引了产业迁移,带动着工人随同前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广州有大量与香港类似的产业,他们同样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无形中就把人员给引走了。”莫德迅介绍,“同样一个工人,到了广州之后能多拿15-30%的薪,哪怕是同样的薪,因为广州价更低,他们能剩余更多。”

“这一上我没有夸大,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治安理,无论是市政建设还是社会维护,广州一直以来都在学习香港的法,一些年青官员——通常受过良好教育,被派遣过来学习,回去后过不了几年就变成了所在门的骨。您要知,在中国的官僚系里,真正掌握实权的不是一两个最官,而是密如织网、毫不起门负责人及其关系圈。因为市3-4年就会更换,但局们只要他们愿意,可以在这些位置上呆个10、20年。更要的是,他们面临的利益集团不大甚至还来不及形成,因此在很多方面,政策的推行甚至比我们更彻底、更直接……”莫德迅耸耸肩,“各位也许会将其视为民主制的不健全,但从我理解的角度发,这么保证了决策效率和行政执行能力。更何况,谁都承认,秦时竹政权压就不算民主制,充其量只能说是威权制吧。”

“可以这么说,但也有更多的人跑回中国去。”

离要大得多。”

“有大量的中国人跑到香港去?”

“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丘吉尔把玩着他心的烟斗问,“秦时竹不是号称最讨厌租界和租借地么?怎么会派官员向我们学习?”

“阁,我刚才说的是广州自的变化,不过,这还不算粤港之间最重要的变化,最重大的变化是目前的人员动发生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变化。”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不,前段时间我利用空余时间过分析。到香港来的中国人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清朝的遗老遗少,在斗争中失意的军阀政客,以及在竞争中被排挤来的土豪,以及在治安整肃中被清扫来的黑面人;而另一类则是刚刚脱离了土地,差不多除了随外别无他的赤贫人士……前一类主要是消费者,除了钱没有特别的贡献,反而经常发生事端;后一类虽然为香港低端产业提供了急需的劳动力,但几乎都是文盲,只能最简单、无用的重复劳动。”莫德迅将声音提了八度,“而离开的人呢?除了一分其他原因外,很大一分是熟练劳动力及其家属……”

丘吉尔沉住气,问:“这况为什么我没有接到相关汇报?”

丘吉尔的脸开始凝重起来,“你的意思是,香港的产业熟练工人正在逐步失?”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