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联系学校,有些是真的考得差没被录取,而有些却是和乐瑶一样,录取了但被人截了胡。
前者还好,最多沮丧一,等
次再战。
但是后者就炸了。
有前车之鉴在那儿,他们立学着乐瑶和韩愈当初的
法,从邮局一级级往上追查,一个人的能量不够就组团引起重视,不然非得闹他个天翻地覆不可。
很快,不光青山大队的知青在查这件事,其他大队听闻消息的知青或参加考的队员也参与
来,查成绩的查成绩,要说法的要说法,一时
的不行。
最后波及到的人越来越多,事真的闹大了,被省报记者发现,转天就上了报纸,引起全国哗然。
乐瑶对此乐见其成,这么一来就能帮许多受害者及时挽回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必等到很多年之后才发现。
那时候即使找到罪魁祸首,人都老了,又有什么用。
还是现在及时发现及时更正最好。
但她也比较担心韩愈,“闹这么大,会不会影响到你?”毕竟导火索是他们燃的,而一般能够瞒过当事者
替成绩的都不是普通人。
韩愈摇不在意
:“我是
队人员,上
有人罩,没事。”
反而是乐瑶需要注意一,以防被人柿
挑
的
来报复。
不过韩愈发动人脉关系收尾,将她在这件事里瞒的很好,即便有人想调查,也只能查到有受害者破了这事,引发连锁反应才逐渐闹大,
是谁却不清楚,案件记录里是用匿名代替的,l某某。
就这么个代号,找去吧。
至于知她是谁的科员等人,早在结案被判后就送去不知哪个地方
行劳动改造去了,谁吃饱撑了才盯着追查过去啊。
所以乐瑶总来说,其实还
安全的。
追究底,错的并不是他们,而是那些
坏事想不劳而获的人,被查
来如果还想报复的话,那就别怕碰到
茬
,磕断满
牙。
一片闹哄哄之中,乐瑶收拾了行李,被韩愈亲自送上开往京市的火车。
车站告别,韩愈反复叮嘱路上小心,然后到了地方别忘给他写信,或者打电报打电话也行。
他准备自掏腰包,在大队办公室安个电话。
乐瑶不禁侧目:“你可真阔气呀,放心,我会联系你的。”
韩愈得到她的保证才满意了,完后又不忘‘警告’:“记得你已经是有对象的人了,离那些油嘴的男同学远一
。”
乐瑶看着他,故意:“那要是人家正正经经,不油嘴
呢?”
“那也不行,他们肯定不安好心,你要注意保持距离,别被他们骗了。”
韩愈一本正经的,说得特别慎重,让乐瑶忍不住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