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红楼]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4. 第179页

第179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当然不是因为史鼎比之范光熙缺是智慧什么的,实际上史鼎和范光熙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佼佼者。不过,范光熙作为文臣,首先想的是揣度朝廷主张,所以没在海贸事上越雷池半步;史鼎作为武将,首先想的是兵贵神速,所以以迅雷不及之势布局海贸。于是,便埋了隐患。

这自然是好主意,保龄侯回京述职,首要的便是粤海的防务有人总揽。当然,总督面有副将,何况现在并非战时,史鼎如果只是回京一趟,耽搁数月,问题不大。但是既然把人回来了,自然可以另想办法将人留,再朝中举荐可以胜任粤海总督的将才,以此削弱九皇一系的兵权。

黛玉便:“虽然军国大事要,但是百善孝为先,也该让保龄侯回京一趟述职,顺便看看老保龄侯夫人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老保龄侯夫人还有几个整寿不好说,今年总该好生办一场。”

黛玉说话是不会无的放矢的,林如海习惯了闺女的聪慧绝,一听到黛玉这么问,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猜闺女又想到什么好主意。

实查到史鼎介过海贸生意的证据,但是比之其他地方的目惊心,也要好得多。除此之外,就是查访当地官员的官声了。

当然,史鼎的问题若放平时,算不得多大,甚至功过相抵什么事都没有,罚奉半年都算天了。但是如今朝中斗得这样厉害,定然会有人拿这个文章的。

虽然巡队伍有权小事立决,但是史鼎问题有,功绩也有,还位权重,实在够不上被立决的份儿。但是如今太宗皇帝对海贸专营的事如此重视,这事儿也不好不报,于是就写了折报送京城。

要说史鼎和范光熙都是九皇一系非常有能为的文臣武将了,但是在介海贸上的法却全然不同。

既然给了老保龄侯夫人这个提示,林如海也很快想到了,:“老保龄侯夫人虽然年岁已,倒也在世,而且今年正好是七十整寿。忠靖侯十七岁从军,如今也有十多年不曾回京了。”然后父两个就相视一笑。

黛玉也十分关心粤海的消息。听说粤海只查史鼎一些小问题,黛玉也并不气馁,问林如海:“父亲,保龄侯府的老太太还在世吧?”

一是因为史鼎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治理地方上既有手腕也有决心;二是因为粤海因为地边陲,实际上朝廷对这里的控制并没有那么,主要采取的还是一当地土司治理为主,朝廷监的方式。那么,史鼎这侯爷若想得安稳,在行政上就得相对温和公平。人心自有一杆秤,这位总督得如何,当地百姓是最清楚不过的,尤其和之前的总督有个对比,史鼎的风评差不了。

这方面,史鼎得还不错。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