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农门长孙逃荒记
  4. 农门长孙逃荒记 第7节

农门长孙逃荒记 第7节(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才周家村一行人围到一起看着周老爷试用椅,他见到这里闹便也凑近了些许来看,一便瞧中了这东西,有了这椅,不知能给老爷省多少力呢,他当儿的看在里也就不用整天揪心着老爷万一什么时候累得一栽倒去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似乎是看来了周大新对于这些客的谈话并没有多少兴趣,董文旭也就不再寒暄,直奔主题地:“大新兄弟,是这样,我之所以腆着脸凑上来呢,是因为看到了刚刚老爷坐着的那辆可以推着走的椅,不知你这东西卖是个什么价格?我们家老爷年纪更大,这两日走着都有些受不住了,我也想买一辆来能让老爷儿力气。”

“对!我叫董文旭,是在桐乡镇上开书铺的,大新兄弟不是镇上的人?”董文旭试探着问,觉着有些奇怪,理说能跟他们的脚程差不多的也就只有一个镇上的人了。

闻言,周宁递给自家老爹一个神,周大新原先还有些懵,却想起宁方才特意问了“医馆”的事,突然记起上次他和老爷的对话,立刻意会,面对着董文旭的态度也不由得化了来:“姓董,家里又是在桐乡镇开医馆的,你家老爷莫不就是人人称赞的董妙生董大夫?”

车自然是有的,我们家老爷前两年诊次数还比较多的时候,我们便专门寻人买了一匹,只不过,镇上的大人家那是有家丁在的,实在不行,大价钱在镇上雇佣些好手也能护送他们,可是我们家就自己家里那儿人,哪里敢在逃荒路上还这么招摇呢?

第二十三章 董家

作者有话说:


话本有些冒昧,幸好董文旭自觉有求于人,也不介意这些细枝末节了,肯定:“对,医馆是我们家一代代传来的,我爹守着那间医馆当了几十年的大夫,诊那么多回,可以说桐乡镇附近大大小小的村他都走过,为此也落了一的病痛。”如是一来,便不难理解董文旭为何非要尽快给他家老爷买一辆椅回去了。

老爷有他的考量,但是这样纯靠一双脚在走,得走到什么时候去啊?他平日在书铺里守着,不见风日晒的,也算是养尊优习惯了,就这两天走的路程,加起来绝对能抵得过以往一年走的路程了,脚底心也早就磨了血泡来。

“都是一个族里的,说什么卖不卖的话?只不过,刚刚你也看到了,这东西还是费时间的,一个晚上哪怕用过晚饭就开始,估计也来三辆,要不这样,想要这椅的你们各家自备木材,等我把给我娘的那一辆组装好以后就开始其他的,成不?”

然而,周大新却并未一答应来,反而寻到了一:“董大哥家里不是开书铺的吗?理来说家中也不缺银使,就没买过一辆车吗?”他答应其他几人家,那是因为知知底;可是,他自家又不缺银,即便有银在这逃荒路上也没使去,对于这贸然接近的人当然就会报以十二万分的小心了。

听得周大新话里的意思是不收银,众人心里哪儿还有不乐意的呢?自然是连连答应,这才回到了自家的地方。

周大新只是简略回答了一句“我是青石镇附近村里的”,别的什么也没多说。

别的话周宁都可以忽略不计,两个大人说话,怎么着也没有他一个小辈儿嘴的理,然而,在听到董文旭说起“诊”两个字的时候,再联想到周老爷曾经提到过的桐乡镇上的董大夫,周宁心里不由得微微一动,不会吧,当真这么巧吗?便问:“诊?难伯父家还开了医馆吗?”

心中有所意动的又何止周成一个人?何况,总不能他们一家人轻轻松松,看着其他的同族辈每天累得疲力尽吧?这事儿周大新也来,但是,事总得有个先来后到,他总要先把自家剩的那一辆完再去别家的活计。

对此,董文旭自然能够理解,毕竟,连他们自家也是同样,除了两熟悉些的邻居以外跟其他人也不怎么搭话,毕竟,人心难测,谁知什么时候家底儿都会被人给摸清楚了呢?便耐着回答

见新认识的周大新父俩吃了一惊的模样,明显是听说过自家老爹,董文旭也哈哈一笑,面上带了些许自得:“正是!不过,老爷这两年力不济,平日在医馆坐诊的大都是他的徒弟了,怎么,大新兄弟也去过董氏医馆瞧过病?”

一家也不会漫天开价的。

周大新看了来人一,有些摸不着脑,但是人家也没表现恶意来,他也就不好不回答了:“叫我大新就成,你是,桐乡镇上的人?”

然而,人群才刚刚散去,周大新也把那辆已经好了的先放在了自家的板车上,却是又有一个面生的人凑了过来:“这位兄弟,瞧着面生的啊,不知怎么称呼?”

老爷便让把车撂在家里了,说句实在话,这会儿我早就后悔了,要不是担心镇上况不明,甚至都有返回去把车再赶来的冲动了。”


【1】【2】【3】【4】【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