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守寡后我重生了
  4. 守寡后我重生了 第124节

守寡后我重生了 第124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即,京城二十六卫的指挥使都列,站在大殿中央,主动请缨。

再有豫王往戚太后与陈廷鉴上泼的脏,那就更荒谬了,以前哪次陈廷鉴见戚太后, 先帝或太肯定会在一个, 更有大量人作陪。

所以,陈廷鉴建议不动北边的边疆守军,只从山西、陕西、湖广、南直隶、山东调兵,各三万兵从河南周边朝京师方向包抄,断了豫王大军窜逃他地的后路。京城这边再从二十六卫里派遣十个卫所五万余将士,与保定府、真定府、大名府的守军联合成一支十六万大军,作为平叛的主力。

大殿之上,十三岁的少帝端坐于龙椅上, 戚太后暂且垂帘听政,林贵太妃不明就里地站在她旁边,还不知发生了什么。

大名府一边抵御敌兵,一边即刻将战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他生气,不是气她的隐瞒,而是气她宁可那么糟蹋自己,都不相信他或许有办法帮她。

豫王造反后, 最先受到豫王大军偷袭的,是与河南西北界接壤的大名府。

包括连他都不知的隐疾,她竟然把李太医带了回去,替老解决了一桩病痛。

别人看不,是因为他们离得远,而他就在她边,早把她的脾气秉摸得清清楚楚。

首辅大人沉肃的声音尚未落,大臣们就见薄纱似的帘后人影一晃,发“扑通”闷响。

百官也齐声拥护。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大臣们能商议什么,一个个的都在唾骂豫王狼野心, 当日先帝在朝堂上吐血, 临终遗言众臣听得清清楚楚, 先帝若真想更换储君,遗言能不待?当时先帝托孤之后尚有余力待驸好好照顾女儿, 足见神智清明, 一可都不糊涂。

给豫王定“造反”的罪名, 接来就是商议如何平定叛

豫王号称手有二十万大军,其实只有十万左右是朝廷卫所的正规军,其他十万都是藩王私兵或是倒戈的官府守城兵,好比将各地的散沙临时倒在一块儿,不足为虑。

靖安侯虽然是豫王的姻亲,此时也义愤填膺地站了来,请求带兵。

第111章

轻微的声响传到少帝耳中,少帝便:“阁老此谏甚为稳妥,准奏。”

她故意冰窟窿的时候,陈敬宗就推测她可能又提前知了什么。

鬼神之说,事再巧他都不信。第二,如果不是她想给湘王近的机会,周吉等人怎么可能让她被湘王那边的人围住,怎么可能让湘王对她狂言。

陈廷鉴先把豫王造反的檄文念了一遍。

但亲看着景顺帝倒在龙椅,陈敬宗才真正明白,她是提前预知了这一幕,才不惜以涉险。

戚太后拨了拨手腕上的檀木佛珠。

可当她承受丧父之痛在他怀里哭泣声,陈敬宗忽然放了。

总而言之, 文武百官公认豫王的檄文全是污蔑构陷, 纯粹是为他造反瞎编的名

很快, 戚太后解释:“林贵太妃惊闻此讯, 倒了, 应无大碍, 诸位大臣请继续议事吧。”

什么秘密都不重要,她开心就好。

急召开朝会, 宣文武百官上朝议事。

以前陈敬宗想过要问她,问她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事后她说是为了阻止景顺帝选秀,陈敬宗信了。

战报在午后抵达京城。

少帝准奏。

陈廷鉴的视线扫过这些或年轻或正值壮年的武官们,对少帝:“皇上,二十六卫皆是锐,均可参战,不如就照去年演武比试的排名,除去锦衣卫,命排名前五与排名后五的十卫参战,如何?”

至于领兵的统帅,靖安侯虽然有战功,却要避嫌不能用,陈廷鉴举荐的是恰好回京探望生病老母的边关大将凌汝成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