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我力能扛鼎
  4. 我力能扛鼎 第311节

我力能扛鼎 第31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同关外一战,城火弹耗尽,至今没能填补起来。时营中威力最大的炮,叫弘武炮,一门炮造价八千两,连边关的火营练炮都得省着用。”

晏少昰睄了两,俗文章,满纸粪土罢了。

“炼铁造炮不容易,栽培一个炮兵更不容易,要熬鹰练目力、练准了火营的兵也要月月考,在远山上泼墨作靶,炮兵连续三炮轰不中靶的,就要撵回步兵营去。”

唐荼荼坐在摇椅上,脚跟踩着地,一晃,又一晃,摇椅底的旋杆咯吱咯吱响。

晏少昰也不用顾忌她听不懂,渐渐越讲越,把边地的事、打仗的事全都酣畅痛快地讲来。

二殿不是讲故事的好手,趣事讲完了,话就贫乏了。

他从星星月亮,讲到牧草和羊,从城池的地理位置,又讲到人。

晏少昰静静看她片刻,无声笑了。

“……是个好孩。”

唐荼荼转过:“然后呢?”

“你知西辽么?在咱们盛朝西北方向,占了很大的一片地土,十来年前被蒙古灭了国,王室几乎死绝,只有末帝膝的嫡七亡途中继了位,草原上敬称一声‘辽后主’,汉名耶律烈……这耶律烈去年收养了一小童,叫乌都,此聪明伶俐……与我碰过一回面。”

太和殿里便是一片笑声,活像听见了猢狲扮人。

太和殿的笑声窒死在一片沉默里。

他又说,元人朝廷网罗了一群学士,专门学习儒学,还重金招揽汉人幕僚和儒生。他们抓回去的战俘多数就地杀了,唯独不杀匠人和学士,把学士关在一起,叫其默书,能默一本大作的就能活命,默三本的加官爵——赤城城破的第三个月,元人战场上就现了兵阵。

半天没等着文。

眸太亮,晏少昰错开视线避了避,望向北边。

战场的事讲来无趣,晏少昰又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句句平板,旁边也没个声儿,他在满院的静寂里几乎要以为唐荼荼睡着了。

一瞧,才知没有——唐荼荼皱着两条眉,听得认真。

有无数的文人写书、说史,朝廷也使唤他们,让文章学问愚民之,把北方的外族称作蛮族,描画成茹饮血、敲骨髓的怪,要把蛮夷描述得不像人,要让每个兵都信绞杀蛮夷是大义。

二殿又另起了一话题:“军中分左中右三军,总共十二营,大大小小三十多位将军,各是各的脾。都说才肖主,兵也肖将,将军的脾,就是手底兵的脾。”

国名、地名、人名通通不熟,唐荼荼只当他要讲故事,没听二殿吐字艰涩。

“但论领兵,我们当中无人比得上元将。据闻元军不设前锋营,每逢大战前,抓签一个营视作前锋,当日摆大饔宴,好酒好吃一顿,就能叫小兵甘心去送死鬼,以血之躯扛咱们的第一波火炮,好给他们的后军开路。”

里没人听这个,却总张嘴问:边关什么样,打仗什么样,草原人什么样。

晏少昰说,“北元有官制,有行省,也有藩属,门大会捧着书识字,他们也写诗作画”。

还不如唐荼荼皱的这两条眉份量重。

好。”

唐荼荼望着星星听他讲故事,嘿嘿嘿地笑。

“方老将军年轻时就有大将之风,奈何这些年妻离亡,伤在命,渐渐练兵酷,不达大,他营里一群校尉逞凶斗狠,屡屡滋事……这上何将军比他。”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都说炮兵神威天降,实则一场大战中,炮兵是退场最快的,因为炮声如雷霆,填弹兵填完了弹药能跑远,炮兵却不能跑,被震得五脏翻腾、双耳血是常事——火营的兵大多不过三五年就得退来,离营时

可隔日,《士报》上这事儿一没提,满纸又是“中原将士勇猛,蛮夷何足为患”了。坊间多家学社举办了赛诗会,评比边诗文,骈四俪六的,书生洋洋洒洒的大作一篇接一篇。

离京前一日的大朝会上,父皇让他详述北边的战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