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银可以买约为377斤大米
“普通百姓可以穿绸、纱、绢、布4材料的衣服,但是商人只能穿绢、布两
料
”
其实家里这样的状况也不能算不乐观,好歹祖上几代虽说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但是也留了不少钱财,所以杨府这么多年才能在家中铺
一直不温不火的
况
维持着像较之普通百姓而言有
人伺候的富裕的生活。
但接来这几年还最好没
什么意外用银
的事。因为这些年家中一直能维持些
面,靠的都是以前的老本。而现在因为他爹的丧事,又加上他喝药,家中账面上银
已经剩的不多了,算了一
也只有一千多两。
而且在这个大周朝,从建国到现在,从来都没有商人后代不能参加科举的规定,相反,商人之是可以参加科举的。
※※※※※※※※※※※※※※※※※※※※
1两银=1000文=1贯
铺一直没有什么盈利,倒不是掌柜的有什么贪污,偷偷摸摸
了些小动作,而是虽然祁县只是个小县城,但是周围这样的铺
实在是太多了,竞争不
去,所以始终盈利不多。不过,看着手中的地契,他发现家中居然还有一
田庄,面积还不小,不过就记忆中的信息而言,那个田庄土地也不
沃,只租了一
分给佃
,庄
有很多地方则是一直荒着的。不过
况记忆中的也不太清楚,毕竟只是一个九岁小童,也就小时候和父亲去过一次,其他消息都是零零散散从其他人那里听说的,
的也不了解什么,杨云清他打算过几天有时间再去看看。
“锦绣工商皂隶妇女不得穿锦衣绸缎”
上面可能有疏漏,因为明朝后期也的确存银
贬值的
况,我文中
价都是参照明朝前期
这些年家里除了签了死契的,其他的仆人都已经放了去。现在家中除了
家海伯和小厮来福并几个跑
的
人,就只有六个
使婆
,既负责洒扫,又负责针线厨房等事
。乍一听人不少,但是杨府是一个面积不小的三
院落,这些人手平时上也就是堪堪够用的。
但是,照这样去也不行,他也得想想其他的办法,看能不能再赚
银
。不然府上就等着坐吃山空,以后喝西北风吧。
银的计量单位是两、钱、分
照《宛署杂谈》中记载
,可以说是收支堪堪持平而已,他爹去世之前还想着将铺转卖
去,不过价格一直没谈拢,加上还有一些布料积压,索
就一直开着了。
文中提到了银的事,所以作者来科普一
(有
无聊,不喜
的
过就好)
1两金=5两银
一只也只要4分银(0.04两)
一千多两也不能说是不多,换算来大概相当于将近一百万人民币吧,这个时候一个普通人家一年
费至多也不过十多两银
,而之前给原
授课的夫
也不过是一年也只有三十两银
,而且简单
来说,这个时候一两银
大概就可以买三百七十多斤大米了,可以说这一千两多银
在这个时候的购买力是相当
了。
在这个朝代,商人地位其实和他所熟知的历史一样,是很低的,在前朝皇帝,那时候就已经规定了,普通百姓可以穿绸、纱、绢、布4
材料的衣服,但是商人只能穿绢、布两
料
,而大周朝建国时,君王也
令经营锦绣工商皂隶妇女不得穿锦衣绸缎。这就意味着即使商人富可敌国,也不能穿锦衣玉服,并且当时还有人因为穿错衣服被杀
的。
以属于引用: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只不过杨云清他原本在现代的时候,家条件就不是一般的富裕,虽然他对这些外在条件也并不讲究什么一定要是
级的,但是他也不能因为穿越到了这古代就把生活要求降到最低吧。
就目前况看来他穿越的这个在古代算个富裕家
了,至少衣
无忧,还有一些仆人,如果是穿越到了乡
村里,成为农家
,那他才要哭呢!
这里的换算是参考明朝前期的
不过,现在家里的主就他一个,
家在这个家里也
了几十年了,也十分忠心,因此也没什么其它危机困难。
1两银=1000元(人民币)
而且杨云清还考虑到,在这个时代,他以后一定是要科举的,而科举以后需要的钱财可不是一般的多,所以他以后想要舒舒服服的,这银
本不够,更别提以后
官后还要买宅院了。
不过距离前一个朝代的时候已经过了200多年,在大周朝,商人的地位,也在不断提。之前不能锦衣玉服,不能乘坐有车厢的
车的规定,大多已经被人无视,政策也开始放松了。现在基本是想穿什么都没人
了。
1两银=10钱银=100分银(记住是十
制哦)
1钱银(0.1两)就可以买猪
或者羊
8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