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登堂入室
  4. 登堂入室 第253节

登堂入室 第25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白大人闭着睛,一副“既然元允中主,那万事都与我无关”的模样。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那元允中所的指令他们必定要一丝不苟的去完成。

元允中却像陷了沉思般,片刻后回过神来,问陈指挥使:“宛平县的要来了没有?”

斥候很快就打听到了三路领的都是些什么人。

上十二卫与其他卫所很是不同。

“元大人!”王指挥使立刻报给元允中,“往顺德府去的是个姓周的年轻小伙,曾经过猎,见有人杀了城门守卫,烧了宛平县县衙,就带着一拨人连夜离开了京城。占了宛平县县衙的是个叫墩的彪形大汉,从前是个和尚,因偷吃猪被寺庙赶了来,四民聚集京城的时候,他收服了一批青年壮汉,靠着抢劫打砸过日。杀城门守卫,就是这个叫墩的动的手。第一个冲县衙的,也是他。”

陈指挥使尽量地在元允中面前表现着。

还有人冲白大人望了过去。

元允中看了那人一

也有人迟疑:“不会这么巧吧!不是说他们都是从固安、永清那边过来的吗?我们都不知碧霞寺有藏粮,他们怎么会知?”

说到盘踞在石景山的那路人,王指挥使语气顿了顿:“只知姓赵,人称五爷。什么来历,却是一问三不知。不过,这个姓赵的行事却很有章法。他不仅组织青壮和那叫墎的人对抗,而且还将朝廷之前分发的粮集中起来,让人带着妇孺采集野菜,成野菜粥,统一分发给那些民。因而他在这些民中能一呼百应,在墎要去抢占县衙时,他带着大分的人在石景山搭了窝棚。”

自然也有人来打圆场,:“不怎么说,我们听元大人的。元大人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好了。”

既然了决定,几个指挥使一通挤眉,很快就互通了消息,决定跟着元允中走。

那人立刻朝着元允中献媚地笑了笑。

“妈、的!”那指挥使咬着牙骂了一句,对边的同僚,“我看那姓白的才是读书读傻了,连这么明显的事都没有打听清楚。我们要是真的听了他的,刀枪无,怕到时候骑虎难,想退都退不了。”

那指挥使一跺脚:“去求!与其跟着他,还不如跟着元允中。元允中好歹简在帝心,大背靠阁。我们何必给那姓白的当枪使?”

“标来了!”陈指挥使立刻上前,和旗的同知将舆图展现给他看,“您看,这里,这里,这里,都是必经要。这里有一个巡检司,虽说没有多少兵力,但他们对宛平地势非常熟悉。我已经让人去请他们的巡检使过来了。”

元允中:“我若是没有记错,宛平县附近应该有两粮仓,在拱极城旁,是朝廷用来平抑京城粮价的。你们可曾派人去打探这两粮仓的现状?

(本章完)

民毕竟只是群吃不饱肚活不去的普通百姓。

他们之中全是世袭军不说,很多都是没有继承权的次或者是幼。可能行军打仗不行,但耳濡目染,对朝廷之事却比很多卫所的校尉的不是一

在座的全是人

王指挥使的话立刻让他们意识到碧霞寺这帮人的异样。

第371章

的确有个碧霞寺。那碧霞寺修的是苦行僧,寺里的僧侣不要香火钱,只收粮米面油。因而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粮米面油。等到次年米陈了,就会施舍给周边的信徒。不要说宛平县了,就是京城也有不少人知,每到碧霞寺布施之时,都会赶过来求米求面。这事都不用特意打听,随便拉个宛平县的人,一问一个准。”

有人甚至失声:“那赵老五不会是冲着碧霞寺的藏粮去的吧?”

同僚冷看着白大人:“反正人家是文官,就算是我们死绝了,该他的功劳却一分也不会少。人家未必是读书读傻了,是我们,起了贪念,才会信了他是真的。”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