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皇后她媚香撩人
  4. 第7节

第7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苏笙重新跪在了榻上,“既然如今知您的心意,臣女也敢说上一二,若要我来看,苏氏基浅薄,又受恩重,我于国无功,怎能单凭他们是我的血脉亲族而封官赐禄?”

但圣上大概有些不喜她的姑母,语讥讽:“她时候的年纪也不大,英宗在位的那几年朕记得她可没少为苏家要官,就是现在也惦记着你那几个兄弟,忙着将人往东送,朝廷官位乃国家公,这就不算是预朝政了吗?”

皇帝会知苏家的当值肯定就是太向皇帝禀明过的,圣上对着东或许还不会怎么苛责,但苏氏屡屡要官,这样的非分要求皇帝却是记在心上的,苏笙嗫嚅:“大圣皇后不许皇亲宗族妄言政事,违者必诛之。姑母不敢妄自揣测上意,所以才谨慎一些。”

母亲接二连三地杀了他所有的正妃侍妾,又从自己族中遴选新的女送来,皇帝彼时哪里还有心思再纳江氏的女儿到自己母亲的线,然而他自己都是命难保,只是以要效仿祖父文皇帝家避世为借,婉拒了大圣皇后为他再续一门亲的意,只是在英宗继位之后收了弟弟的儿作为养,等到年岁渐,过惯了这清心寡的囚.禁生活,对无上权力的渴望要比对后这些人的兴趣大得多。

他想起来席间与太说起新罗的国书,“英宗贵妃不许你在三郎边旁听政事吗?”

威胁的政敌仇人,他当年是太刚直,又逢上了这桩倒霉的风事,被母亲盯的最

她和苏家以及太毕竟是同在一条船上的人,纵然她不愿兄弟借着自己封官,然而真当皇帝要手惩戒的时候她没有办法置事外。

苏笙答了一声是,“姑母说我还小,不懂什么是国家大事,万一在贵人面前说错了话,罪过可就大了。”

但苏笙自己也知,月莹在东良娣,甚至已经为太养育了一个孩,现在是她一母同胞的兄弟因为自己上位,等十几年后苏家换了他们来主,自己要是真的因为寒不能与太嗣,那么这些人究竟是会支持未来的皇帝将过继到正妻的名还是讨好同胞姊妹建议废后另立,这也是说不准的事

她也不是全没有心机的人,姑母平日教诲她家族的兴盛才是她在后久的依存,在安亲贵的面前,苏家本来就没什么拿的手的,如果苏笙一味的贤惠大度,学着名门的顺圣皇后和大圣皇后那样替自己的亲人辞官,才是愚不可及。

“我……”

特别是这些人与她并非一母所,甚至姨娘对母亲也不够尊重,但因为朝廷的典仪制度规定可以追封皇后母族三代,而对太妃母族的封赏比之皇后份例略薄,他们可以凭借这一血脉上的连接,轻而易举地得升天,这在外人看来是光耀门的好事,但本人却并不愿。

圣上望着她,“朕从太极殿来散心也是有一阵了,现也该去弘文馆瞧瞧了。”

苏家的女儿能妃,苏家全家因为太

苏笙对皇帝的行踪并不知晓,但圣上也没有到那七老八十的岁数,他这年纪正是秋鼎盛、与嫔妃广育后嗣的好时候,人都是有私心的,要是他愿意再生一个,皇位自然没有太的份儿了。

英宗贵妃说的确实很有理,这还没说起国事呢,她就已经在圣上面前犯过不少的错了,多多错,若再手国政,还不知什么

英宗还好一些,他和善,从不违逆大圣皇后的心意,即便是母亲杀了几位他的孺人和儿女也不敢上书争辩,因此后来大圣皇后废了今上,转而立这个更为顺从的儿了太

他的祖母温皇后是心地不愿过问国事,反而是文皇帝总要与她说起朝中之事,而母亲与弟弟的皇后秦氏则十分衷于参与朝政,但她们能真的对前朝产生影响也与皇帝的支持脱不开关系,“苏氏到底教给你什么了,照料不好你的,也不许你关心国事?”

当时与还是太的圣上定亲的刘氏就是因为和英宗的妃妾儿女私抱怨了几句,便被那个人悉数报给了大圣皇后,而后这些女被赐死,他的孺人也是祸从,不是被鸩死,就是饿毙在中。

大圣皇后也是自己政,却不许自己的亲族议论半分,若论起来英宗贵妃与大圣皇后半斤对八两,皇帝也没什么资格来笑人的。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