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蚍蜉传
  4. 25前奏(一)

25前奏(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昨日,郝鸣鸾跟着一队陕兵照例在郏县南征粮,攻破了一大人家的宅院。家已然垂垂老矣,他鹤发披散,给陕兵兵士推折了右足,伏地如是哭号。不单他,家中男女全被制蹲在院,低泣声不绝如缕。郝鸣鸾经过时,有几人抬相望,从他们泪的中,郝鸣鸾看到的只有绝望的冰凉。

“好!”赵当世豁然起肃穆。望穿,行了将近两个月的战事终于到了最后一刻,今日一切就将尘埃落定,“事成与否,就看凤和郝鸣鸾的造化了。”

在郏县,对我老本营施压,汝州州城附近兵力空虚,若发一军绕禹州迂回穿过去,直捣明军之后不成问题。”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来的是坐镇南府城的郭如克军中塘兵,他带来了河南的最新战况。

“郝千总,怎么在这儿,倒教我一番好找。”贺珍苦笑两声,“白沙的粮站已经储备了大军半月军粮,至多两日,粮线便会接上。到了那时候,兵饱腹,三军鼓勇,孙军门就要对闯贼的老本营展开攻势。要归标军,这可是最后的机会了,是否想好了?”

在湖广,他可从未见过这般惨状。

这句话或许就是郝鸣鸾心底藏着迟迟没能说来的心声。这也是当初他为何毅然决然留在湖广,为赵当世效力的理由。民贵君轻,才是他真正笃信的信条。

他带着赵当世的军令来到孙传边,却因为孙传的期盼而陷迷茫。

郝鸣鸾抬一看,拱手:“贺都司。”来者正是贺珍。

他已经连续三日未曾合了,时时沉闷,难以消解。

当他将陕兵设粮站于白沙的详细军写信差人送去杨招凤后,他甚至觉到了一丝后悔。诚如他曾对杨招凤说的,仗继续打去,陕兵的赢面很大,可如今,他却要亲手葬送这近在咫尺的胜利。他到底是读书人,不免因此遭到自己的谴责。

“一世一人......”郝鸣鸾的脚步戛然而止,突然间他脑海廓清,似乎有醍醐觉。

纵然孙传这一番话完全自肺腑,可郝鸣鸾的却不知为何,不安。

李际遇亦:“白沙就在小人御寨西面,小人也愿意从寨中发兵助战!”

这难就是百姓看到官军时应有的神吗?

窸窸窣窣的,有人踏着鹅卵石走过来。

“求木之者,必固其本;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已经过世的父亲的言语复浮上心,“此即所谓‘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汝辈往后若为官事君,当遵此而行。”

“嗯......”李自成死死盯着舆图,目光炯炯,过了一会儿气,传令,“把李过叫来。”

他清楚,他向往的是湖广那阡陌犬相闻的景象,他更清楚得记得,范河城三军府的正堂里牌匾之立一屏风,屏风上是赵当世亲笔写的“能载舟,亦能覆舟”八个大字,这亦是赵当世奉为圭臬之言。

孙传不止一次当着他的面,嗟叹他的父亲郝景的忠肝义胆,甚至不避嫌,与他多次商讨军、征询他的看法,信任可见一斑。者对自己的看重与赏识,他受得清清楚楚。可是面对对方的一片赤诚,他却无法肝胆相照。

郝鸣鸾听着哗哗,不禁再次想到了杨招凤的话——

回想起杨招凤的话,郝鸣鸾。对他个人而言,孙传是名仁厚的者,可随军转这几日,他却亲目睹,对整个陕西或者河南而言,孙传是名酷烈的刽手。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逆天改命挽大厦于将倾,一世一人而已。这个人,我看不是孙传,而是主公。”

民与君,孰重孰轻?九五之尊较于万民,孰重孰轻?

“如若民不得官庇,纵归闯又何过之有?”

“逆天改命挽大厦于将倾,一世一人而已。”

“禀报主公,急军。昨夜闯军不知为何,从襄郏间的老本营全动员,主动攻陕兵大寨,预计今日必有大战!”

郝鸣鸾那时只觉得全在一瞬间泛起了疙瘩。

两日后,楚豫界,南府唐县北。快疾驰,径直冲赵当世行辕。

畔,郝鸣鸾望着潺潺河轻叹。

“好。”贺珍全是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孙传曾慨然对他说,“有君才有民,有国才有家。为君王而不拘小民,为天大义而不拘小节。此方为治国治军、理政理民之策,亦吾辈践行至今之真理。”

“想好了。”郝鸣鸾淡淡笑了笑,看着贺珍期盼的定说,“承蒙孙军门抬,能归标军,郝某荣幸之至。”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