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
  4. 第165节

第165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报纸说起来简单,若是起来,其中需要关注的小细节非常多,去菁华大学校跟许礼一起办一期,他们就知该如何了。

“行吧,皇上既然了我,这事儿我就了。两位大人的差事今后也听我吩咐?”

叶菁菁看完圣旨,笑:“怎么还给我安了这么个差事?办报纸之事,您二位就能办好,何必叫上我。”

田文镜赞同:“朱大人说得是。”

“翰林院算个狗,叫我看,还是菁华大学好。”

文镜,从五品吏员外郎,直升从三品报馆副主编,一从小官儿直接摸到三品官的门槛,这,正可谓是天上掉馅饼啊!

要不是因为翰林官以后升迁更加顺利,他们才不会来这里听这些老翰林胡言语。

“瑞亲王福晋满洲贵族董鄂氏,家族中官重臣无数,她自己嫁的也是皇,怎么如此跟那些泥站一起呢?”

“算了,你们别说这话,皇上愿意支持,咱们又能如何?”

雍正总揽朝纲,朝廷多了个报馆衙门之事,从军机去后众人才知。打听后得知报馆的主理人是瑞亲王福晋,他们一猜就知报纸这个新东西是瑞亲王福晋搞来的。

朱轼和田文镜对叶菁菁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午去原来的衙门办好接,第二日就去菁华大学,参与到菁华大学校报当中去。

“话不能这样讲,报纸之事是您提议的,皇上认同您,让你来主理此事是应当应分的。再者说,报纸事涉朝廷大事,我和田大人两位都是小官儿,事了也扛不起责任,您既是阁阁臣,又是亲王福晋,于于理,您都是最好的人选。”

“请瑞亲王福晋赐教。”

叶菁菁给雍正送了折后就不了,和闺女在家研究如何好吃的心,正在这时,孙全前来禀报,说是两位大人前来宣旨。

雍正大笑,这田文镜,真是个笨人。

想起祖父当初在甘肃任布政使时说过的话,他说,在上的京官们,就算大清两千多万人饿死大半,京官们依然风不着雨淋不着,过得逍遥自在。

大清月报最开始是从菁华校报而来,叶菁菁建议他们两人去菁华大学学习两个月。反正大清月报要等到元旦时才发第一期,如今才十月,他们去学习一个月再回京办大清月报也来得及。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办报纸和写文章是一个理,你写的文章,你办的报纸,究竟是给谁看的,你们要搞懂你们的受众是谁,这样你们办的报纸才有人看。”

朱轼和田文镜没见过叶菁菁,叶菁菁却见过他们两位,一位是嘉年的同门师兄,一位是雍正朝赫赫有名的重臣。

朱轼笑着把圣旨递到叶菁菁手里:“皇上说不需宣旨,您自己看就成。”

“认同什么,认同民可使之,不可知之?”

“办报纸和写文章也略有不同,比如,朝廷政策只需要你们把事原原本本讲来,不需要你们发表个人意见。”

当官不为民主,这些老翰林们不以为耻,竟然还当场拿嘘。

“赐教不敢当,但是经验还是可以分享一二的。”

叶菁菁笑着摇了摇,没想到,嘉年这位大师兄,说话真是真诚直白又有趣。

待几位老翰林走后,李问几位同年翰林:“诸位可认同?”

翰林院几个老翰林聚在一块儿吁短叹,以李为首的年轻翰林们都默默听着。

“两位大人来宣旨?”

田文镜当场给十三爷,给举荐他的张廷玉谢。

“我呸,我祖父,我家叔伯若是被这话糊住了,就不会攒钱叫我族兄去生意,也没有银让我安生读书。”

“是呀,民可使之,不可知之。给百姓开了民智,不好啊,瑞亲王福晋这些多余的事是为了什么?”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