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长女
  4. 第6节

第6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有,日过起来又有什么意思。

“孟家是个知礼的人家。这些年您年节派人送礼上门,他们一向回礼都挑不。可又从未派人来咱们家说那些是似而非的话,叫您枯等。如今能成事,算得上你我愿是好事。”

张莺儿看得明白,这件事是自己的父亲主动求娶,人家能不拿乔能应就不错了,再不把姿态摆好看儿,那就不是结亲而是结仇了。

“爹,这聘礼您要是觉着没什么问题,我就让家去准备去。”张莺儿笑着把聘礼单折起来,一边又说:“还得趁天气好再收拾个客院来,等新夫人了门,总要让孟大姑娘也有个落脚的地方才是。”

那天张杨和孟半烟在小厅说话,张莺儿就躲在屏风后看着。在她看来父亲成亲这事算不得天大的事,了门大家又不用挤在一个院里住着,碍不着什么。

倒是孟半烟,她这些年听得耳朵都起茧了,总听家里家和婆们说孟家大姑娘如何能如何厉害。

也有对她不屑一顾的,嫌她一个女不要名节不顾脸面整天在外面跟男人们买卖,没规矩不像话。

她很想和她说说话,问问外面传她的那些故事到底几分真几分假。

第11章

都说世事无常,这话向来不假。

就在张家以为这事说定了,已经开始张罗采买成婚所需的东西时,孟家这边却逢了大变。

清明节扫墓踏青都离不了酒,孟半烟自然也跟着不得闲。忙过清明后一段时间,才找了个天气好的日,带着准备好的东西去了县衙。

县衙并不是天天都有人告状,县令更加不可能整天坐在堂上摔惊堂木审案

甚至因为老百姓大多惧怕衙门和官吏,有什么矛盾绝大多数时候都会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除非了人命案或是实在的仇怨,才会有人上衙门来告状。

毕竟告状是要钱的,不是请状师写状纸,又或者见了大人打官司上疏通,即便最后告赢了大分时候也还是吃亏,最终得好的只有衙门的人。

所以衙门平日多是找关系走路的商人学生们上门,也不一定事事都要找县令,就算想找也没那么大的脸面,县太爷是普通老百姓说见就见的吗。

县衙里还有县丞主簿,底还设有六房书吏,再往还有各杂吏衙役。

这些人大多都是祖传父父传的差事,世世代代都在这潭州城里住着,比起外来官的县令,大家还是更习惯找他们办事。

孟半烟早前就已经和县衙里的孟主簿把事谈妥了,今日过来本是打算直接找房典吏拿放妻书,却不想帖递给门房上的衙役,就没了回音。

每天来衙门上求事的人不少,不大事小总得给看门的几个辛苦钱。

门房上的人也机灵,摆几张条凳放在门房外面背的地方,再个大壶茶叶沫,夏天冷茶冬天,好叫人等得住。

孟家在潭城县是富,酒坊的生意又比别的更加能和官吏打,再有王喜这一层关系在,平时她有事来求从来不用等太久。

这天却不知了什么岔,帖去就没个消息。看着一起坐在条凳上的人一个一个往里面去,孟半烟心中也不免打起鼓来。

【1】【2】【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