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
  4. 第134章

第134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楚天千里清秋,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断鸿声里,江南游。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lt;spangt;传送门:好书推荐 | 文  title=无cp target=_blank>无c

当这一群人不怀好意地奔向辛家小院时,天幕上依旧在放映辛弃疾南归后的故事。

【英雄空有宝剑却无用武之地。辛弃疾满怀一腔忱回到南方,希望为收复家乡、收复中原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但等他真正南归之后,他才失望地发现,在南宋偏安的国策,他的理想抱负全然落空了。】

【在南宋,有一非常侮辱人的说法,叫“归正人”。所谓“归正人”,就是指北方沦陷区南投奔的汉人,南宋朝廷非常奇怪,他们不仅不表彰这些一心惦念正统、千里迢迢投奔祖国的汉人,反而对他们颇为歧视。就连辛弃疾这样的少年英雄,也因为“归正人”的尴尬份而仕途受限。】

【1174年,辛弃疾南归已八、九年,却仍投闲置散,官职微末。一日,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北眺,他的家乡就在重重山的远。当年,他千里奔袭活捉叛贼、亲面宗,何等振奋人心,而如今他故地重游,却不过空年岁、老大无成。】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lt;/divgt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天幕上现了辛弃疾登楼远眺的影。他痴痴地望着北方,不知想到了什么,底骤然浮现哀痛的泪光。想到痛中不平,辛弃疾不自禁地抬手,数拍栏杆以郁气。

“鲈鱼堪脍”意指思乡。张季鹰为吃鲈鱼脍而还乡,难他辛弃疾就不想念故乡山东吗?只是南宋偏安一隅,他想回家,谈何容易!自己年岁渐增,上战场的日却还遥遥无期,一想到此,辛弃疾不由以袖拭泪。lt;/divgt;lt;div id=quot;linecorrectquot;gt;lt;hrgt

与现实里兴采烈的赵眘不同,天幕上,辛弃疾那把“芹”虽然也符合宋孝宗的味,奈何太上皇赵构在中坐镇,朝堂上又是一片整齐的主和之声,还没从隆兴北伐失败中缓和过来的赵眘只能把《芹十论》束之阁,转而给辛弃疾派了一些微末官职。

“吴钩”,本为杀敌所用,如今却只能闲置旁,以作赏玩。这不是因为家国太平、武悬,而是辛弃疾报国无路、壮志难酬,只能望着吴钩畅想北伐征程。

国诗】辛弃疾

画面播放着辛弃疾一举一动的同时,一首名为《·登建康赏心亭》的墨小词在他边的空白浮现。众人抬望去,发现这赫然就是辛弃疾的自我写照: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