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4.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74节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74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人好像办了不少专门养兵的学官……刘彻若有所思,林娘先前说空军还有学校,这天上飞的兵有学校,那他的骑兵也该有……又联想到后世为学校取名的方式。

不说百岁,他的冠军侯活过八十总不过分了吧?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林爷爷又喝了一,缓缓继续说

宋朝,几乎所有武将都变了脸

总归还是要多养兵、多练兵啊!刘彻弯腰抱住了小霍,恨不得他明日就到十八岁能带兵征,但后来又想到他寿数只有二十四岁,刘彻又忍不住鼻一酸。

这不就好了?在赵光义里,打仗竟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那些武将也不过是些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本不懂他屋建瓴的战略思想,甚至还对大臣们抱怨:“朕每兵攻伐,意颇密,降兵之人叮咛谕之,不听者多至败事。”

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全都是爹爹和阿爷留来的老人了,唉!

【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不可怕,但一定要学会复盘与反思,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但是对于赵光义而言,反思复盘,可能就不是一件好事,他不要总是思考,反而能赢。

他甚至把宋军打败仗的原因,归咎于武将没有严格执行他提前制定好的阵图,经常不听他的遥控指挥。

他们用一诧异到有些呆滞的目光注视着还趴在地上的赵光义,不敢想象晋王脑中究竟有多少浆糊,才能生这样离了个大谱的想法来。

【我们从千百年无数次历史惨痛教训都可以反驳赵光义,比如曾被老大哥调派来华当顾问的里德,他指挥生搬苏维埃的作战方针,在阵图上勾勾画画,死的却是咱们前线用血扛飞机大炮的战士,当年湘江惨状,也是因他的纸上谈兵,导致34师全军覆没,连番号都消失;还有老蒋也是,他时常不顾及级军官的意见,用电话隔空暗示提前发起攻;淮海一战时,杜聿明为了躲避他神鬼没、层不穷的遥控指挥,期保持无线电静默。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能通过派飞机空投亲笔信行指挥。

于是他决定每一次发动战争之前,都先在京中闭门造车,制定好战术和每一次打仗使用的“阵图”,然后再派监军送往前线,并让监军督查前线拼杀的主将严格贯彻落实。

但好歹这两位的年代已经有了电报、电话甚至是飞机,通讯与传达军的速度已经能够弥补这最致命的时间差,但就算如此,不论是虢军还是我们,都是损失惨重、一败涂地啊!

并且暗暗定决心,他要再多养几个大将来,不能这一辈的苦都叫他的卫青和霍去病吃了。

被气得无法起,但总算

他断定粱河战败是因他大哥赵匡胤对边关武将实行“专而不疑”的政策,把这些武将的心都养大了,而且经过粱河驴车逃命以后,他也不大想亲征了,于是他就琢磨,怎么能让自己呆在安全的汴京,又能控制边关征战沙场的武将。

那么,没有电话,只能靠驿传递军信息的宋太宗时期指挥的战斗最终是怎样的结果呢?我们可以来看一场粱河之后几次辽国发动的复仇之战——辽国可不是,你想,赵光义北伐之举激怒了辽人,他们立刻准备发兵报复宋朝。】

好好的飞机还有这作用呢!杜聿明当初收到从天而降的微命令时,恐怕也是一脸空白不知怎么办吧?

事实的确是这样吗?千里遥控真的可行吗?】

这一次,他一定不叫霍去病早早魂归九天。

他也要组建一个安骑兵大学!

所以古人总有一句老话,叫:“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将领在外领兵作战时,可以据瞬息变化的战场来灵活变通,不必完全遵守远在京城的皇帝命令,这恐怕是因为自古以来,不少皇帝们都跟赵光义似的远程指挥的原因吧?

与刘彻一般压不相信或不敢相信居然真有人会使用“将从中御”这样的方式打仗的皇帝、武将比比皆是,如此离谱,朝堂上君臣必然反对声浪迭起,便是那宋太宗一意孤行,都已打了数次败仗了,想必日后也要改了吧?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