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签到诸天从四合院开始
  4. 第115章 乱世出豪杰

第115章 乱世出豪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在书院外认识了日后著名报人张季鸾,这两位和于右任并称陕西三杰。

不光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利人才,还倡导和修建了陕西的泾惠渠等利工程,树立起现代溉工程样板,使陕西百万亩农田旱涝保收,治黄导淮、整治运河,贡献卓著,被誉为一代圣。

其后几天,李明浩一边适应关中书院的生活,一边留意书院里有那些自己依稀听过的历史名人。

这几位英雄所选的路也有所不同,井勿幕一心革命、于伯循先闹革命后办教育、张季鸾专注报业、李仪祉投利,都各自了一番了不起的成就。

回到书院,李明浩和于伯循秉烛夜谈,言语之间能听于伯循对如今时局颇为不满,不过由于年纪阅历的缘故,看问题相对较浅。

那么,我到底该什么呢?之前一直努力白鹿原,现在终于得偿所愿,李明浩也该仔细考虑一番自己的计划了,先前大方向虽然定了,但好多细节都还没有补充,现在时候行完善了。

李明浩趁机把那几本旅洋笔记借给他开界,于伯循也是刚来西安城,还没去外面的书店看过,于伯循果然如获至宝,连夜读了起来。

于伯循原本以为李明浩不像自己走过这么多地方,见识肯定比不上自己,然而聊起来才发现,这位舍友中自有丘壑,不能等闲视之。

当然,为了行事方便,举人的功名最好尽早拿到。

经过几天的摸索,还真被他找来几个,比如当以算学闻名全校的蒲城人李仪祉,这位日后成了我国利事业的先驱。

上白秉德也和于伯循的父亲聊了起来,于伯循的父亲于新三在四川岳池县经商,开了二十年当铺。

可惜英年早逝,三十一岁便被人谋杀害,后来陕西军民为怀念井勿幕,便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勿幕门,就是今天的小南门。

李明浩在后世去西安玩的时候,这附近已经成了著名的酒吧街,他也没少在这儿泡妹,只是那时候完全没想过,竟然会和勿幕门的主人认识。

听到这儿李明浩有明白于右任开办复旦大学的钱是哪儿来的了,当铺这可是暴利买卖,二十年攒来,绝对不是个小数目。

又通过李仪祉结识了他的同乡井勿幕,这位是日后同盟会陕西支,辛亥后带人在陕西起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穿越到这个世界后,在白鹿原待了这么时间,也没结识啥历史名人,结果一到西安城,这才几天功夫,就认识了几位赫赫有名的人才。

办完手续,在宿舍安顿好,两家人去外面吃了顿饭,吃完白秉德和于新三把他俩送回书院便先行离开。

李明浩觉得,以他们的格、能力,在腐朽的满清恐怕很难冒来,然而有句话说得好,英雄,瞅着满清已经摇摇坠,这几位就好比锥中,就等着合适的时机脱颖而了。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