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风雨大宋
  4. 风雨大宋 第461节

风雨大宋 第461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璋叉手称诺。拱手告辞,骑快回京城去。万胜镇离着开封城有段距离,回城就天黑了。

田况:“十五万人够吗?中京是契丹腹地,最是重要。而且此时正有大量族在那里,人数应该不少。而且山路崎岖,应该带不了重炮。“

田况摇了摇:“发债还的时候,要付利息的。中书看着利息痛,岂会发债上瘾。”

第二天一早,杜中宵便与镝一起,快回到京城。城的时候,刚到中午。杜中宵没有回家,直接到了枢密院。吩咐人安排了镝,回到自己官厅。

田况:“大定府以南几州多山地,运输不便。若是有人献城,大军快速通过,少运许多粮草。这是好事。那一带山路崎岖,若数十万大军击,粮草着实是问题。”

曾公亮:“契丹应该没有再挡我们十五万人的军队了,现在难的,是供给这些军队的粮草。”

杜中宵:“重炮必然是不能够带了。如果是从幽州北上,都是在山路穿行,带不了重炮。不过契丹剩的地方,没有大城,也不需要重炮。十五万人,对于草原来说,已经是未见的大军。”

杜中宵:“岂止如此。幽州的民工去年都了签军,大多死在战场了。运粮的民夫,还要从中原征集。如此一来,需要的粮不是小数,而且驮畜也需要粮草。”

杜中宵:“就看朝廷肯不肯钱了。拿钱来,自然就有人运粮。铁路修到幽州,可以从京西路招集民夫,坐火车到幽州而已。”

站起来,杜中宵来踱步。过了一会,转过:“告诉李复圭,不惜代价,征集足够的粮运到幽州去。向北路不便,这次的粮草,并不一定比年前一仗更少。”

田况沉一会,:“前日与中书一起议事的时候,几位宰相也是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幽州战罢,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确实缺钱。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

杜中宵:“再发债吗。发债确实是个好办法,怕就怕,朝廷发债上瘾。”

杜中宵:“昨天晚上我想了一,幽州大军多已回调,应该以河东路兵为主。契丹的主力去年已经消灭掉了,并不需要太多兵。以王凯和贾逵两军,加上幽州的刘几一军,一共十五万兵北上,应该就够了。十五万人,保证他们的粮草,也容易一些。“

曾公亮:“若决定兵北上,派多少兵合适?用哪些人?”

不多时,田况、曾公亮两人来,向杜中宵行礼。

杜中宵叹了气:“是啊,十几万人的军队,已经足够横扫整个草原了。但

到了晚上,杜中宵设了酒宴,请镝饮酒。考虑再三,没有把铉叫来,而是让孙鹏前来陪酒,说了铉现在的况。镝到底没有真正献城,铉还不到受好的时候。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杜中宵:“粮草其实少运为了多少,一路上契丹人没有存粮,还要从中原运去。不过,他们一旦献城,大军就可以直接兵临大定府。契丹的皇室、王公等等,大多聚在那里。能够快速击,把这些人一网打尽,契丹就彻底垮了。不过这一战,运粮的队伍,要比军队本多上数倍。”

各自落座,杜中宵:“昨日镝到了万胜镇,说是中京多州献城。昨夜我详细问了,此事应该可信。这是大事,所以今日急着回来。你们觉得,此事如何?”

打仗的时候,李复圭手指挥的运粮人,实际远远多于战兵,已经成了常态。

对于政权来说,只要有手段,真正了决心,哪里还怕钱不够。钱是数字,真正决定政权的,是实际的资。钱只是用来征集资的一个工而已,还有许多其他的工。宋朝是刚刚发现发债的好,离着发现发债的坏,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曾公亮:“去年幽州一战,便就有数十万人运粮。若今年再次招集人运粮,只怕不易。”

杜中宵笑笑,没有说什么。当朝廷最后发现所谓的债,只要付利息就可以,而后发新债偿旧债,那个时候很难不上瘾。自己前世的国家,有多少是这样的?诸般借,就是这样收钱容易而已。

。粮只能运到幽州,再向北就只能靠人背肩扛,极是不容易。”

这样,其实招集起来的民夫就跟军队差不多,只是不打仗而已。这个年代,军队过境,征调民夫运粮是常事。一场大战,军队输了,地方的百姓往往受害更重。现在宋朝不同,民夫征集起来之后,是照军队的方式编组,由枢密院统一指挥,规范了许多。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