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殿下,男人不能当老婆
  4. 第171章

第171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柏峥职业使然,不知不觉又在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剔除了老生常谈的分,又依据现在的了扩充。

“辞藻虽不华丽,但正如你所说,理都是通的。”张南岳沉片刻,便决定:“正是你放才所讲的这一篇,三日后中的筵讲,便由你去。”

议定了筵讲一事,吴次辅为国监祭酒又少不得叮嘱几句。首辅张南岳是一甲,连先帝都常夸他的学问,因此在文学造诣上是十分的。

其次,他也是真的想在这局中些什么。

谢柏峥讲完,又将考卷卷递给了三位大人。次辅吴大人十分护犊地问:“张大人以为如何?”

其实转念一想,谢柏峥多少也能明白一些。他这两篇文章,写得刚好与朝中争议之不谋而合,阁能想起用他这个实习生的文章去劝谏皇帝,恐怕也是死当成活医了。

他有家,有父母,有儿女。民生不是什么宏伟大业,而在每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必须要足够瞻前顾后,才能不让朝廷法度成为刺向百姓后背的刀。

治大国如烹小鲜,每一个政令与决策都需要慎之又慎。须知帖法度之的每一个人数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

谢柏峥:“……”

只有朝廷政令,而对当地形一无所知的父母官,只能是个糊涂官。

由此便可见政策延续的重要,更何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一大批熟知基层况的胥吏,简直一举两得。

文章是他写的,也是他自己去讲,不加扭曲歪解。要是永寿帝听得不兴,要治他的罪,也只能算他倒霉。

例如康元十九年的帖法侧重每家每拥有的产记录,有了前一次的记录作底本,每隔三年的一次统计就只需要注明加减计算过程,就可以防止造假。

其二,朝廷要加政策的延续。康元十九年是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再不成如今的永寿二年也可以是。

他忍了忍,最终没忍住提醒:“你作策论倒的确有一番见解,只是今后在文采上还要多一些功夫。”

朝廷第一批派去的那些寒门士哪一都不占,所以各地才会象四起。若只是糊涂倒还罢了,若是再为了自政绩罔顾百姓生计,就会闹董继荣那样的事。

他的语速不快不慢,不会叫人觉得他滔滔不绝,而是言之有、结尾时令人到言简意、意犹未尽。

他说什么讲?

谢柏峥倒是不怕阁给他什么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中的筵讲是给皇帝讲课,通常不都是翰林院侍讲们去的么?他还只是一个刚上任的实习生啊!谢柏峥勉忍住惊讶,十分乖觉地领了这个任务。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