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今天也在谋朝篡位中
  4. 第32节

第32节(2/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自然给了汉军极大的压力,霍去病能横扫草原,是因为他手里有乌桓人为代表的异族作为先锋,但是汉军对草原本一都不了解,秦国留来的典籍里对于河地区的描述也没多少参考价值,甚至,汉室连匈人的况都不是很清楚,他们还以为匈人数其实并不多,却本没想过,他们所知的,本就只是片面的报,实际上,匈就算是去掉了那些正在跟他们对抗的族,也能随时武装数十万的大军来,尤其,这两年因为商路的畅通,匈在河地区投了更多的人力还有力,这会儿反应过来之后,都不用王和右贤王动员,就立“嗷嗷嗷”地冲了过来。

对于匈来说,祁连山的重要可想而知,因此,发现汉室居然打算收复河的时候,顿时一个个都顾不得其他了,当各族摒弃了矛盾,开始一致对外起来。

尤其,他们运气也不好,沿途还惊动了几个族,他们哪怕备了大量的战,但是仓促之,也没能迅速解决战斗,消息外已经是必然的事,因此不仅没能在预计时间到达预定的地,还直接被闻讯而来的匈骑兵给追上来了。

周亚夫又是个有天赋的,很快就在军中脱颖而,刘恒不喜,甚至对自个那个女婿周胜之也不怎么看得上,但是对周亚夫却是颇为欣赏,这次征,周亚夫就成了先锋。

好在汉军的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因此,虽说打了一场近乎仓促的遭遇战,但是倒也没有吃亏,但是要说战果,着实也不多。但是,这只是个开始,对于匈来说,河地区实在是太重要了,祁连山和山对于草原民族来说,那就是黄河之于华夏民族,这两座山脉几乎是草原民族的命脉所系。

虽说如今还没有人专门统计,但是这些年,气候是越来越冷,华夏民族的祖先其实很多就生活在如今的草原上,后来是随着气候的变化,慢慢往南迁移的,黄河秋的时候还大象满地走,战国中后期大象犀什么的,就几乎看不见了,想要找,得往荆楚之地去。

总之,薄昭前面大半辈,其实还算是顺风顺,结果到了草原上,那真是各不适应,尤其,因为对草原不熟悉,接连受挫之后,薄昭更是心烦意起来。

得扎实,就是稍微夯实了一路面,然后铺设了木轨。这么多年来,木轨早就朽烂,路面也已经彻底被荒草淹没。常年在河地区放牧的牧民或许能够据河甚至是一些不是很显的石乃至树木判断方位,但是,汉军可没有这样的本事。

这给了汉军极大的压力,薄昭一力主张收复河,刘恒对这个舅舅也比较信任,因此,便让薄昭这个大将军作为这次收复河的主将。薄昭自觉自己已经学过不少兵法,以为匈不过如此,自己上了战场,自然是手到擒来,结果等他真正统领大军的时候,就发现,现实可比纸上谈兵难得多。而且,薄昭这辈其实真没受过多少罪,秦末大的时候,薄昭他们家作为魏国的小贵族,早早就投靠了魏豹,魏豹没有得意多久,就被刘击败,薄家也就是一时失势,很快薄太后就被刘幸,哪怕后来不得呢,但是薄太后生了刘恒,毕竟是皇的外家,薄家自然跟着沾了不少光。

因为气候的变化,草原各族冬天是越来越难熬,为此,他们必须要在山脉背风的地方渡过寒冷的冬天,这个季节也就成了繁衍的季节,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丢了河之后,匈民歌里面说“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意思。虽说山也能用,但是山可比祁连山冷不少,因此,自从匈占据了河之后,祁连山就成了匈各族最喜的过冬的所在。

有本事的人往往傲气,周亚夫便是如此,他很快就意识到了薄昭的无能,只是,军法森严,他也不可能夺了薄昭的权,他又不是什么会言巧语,巧言矫饰的人,他极为刚直,或者说本就是个犟驴,一

他们只能是照祁连山脉的大致方位行,如果是在短距离的,以一座山脉作为参照,是不会走错方向的,可是,如果放大到大地图上,你连山都看不见,凭着本来就不确的地图往前走,那就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以至于队伍几次走错了方向。

比起薄昭,周亚夫在军中虽说算不上如鱼得,但是他本来几乎就是在军中大的,他不是家里的,绛侯的爵位也落不到他上,所以很小的时候,周亚夫就知,自己得靠自个闯一个前程来,他早早就跟着家里的亲卫学习弓,学习兵法。韩信被杀,他留来的兵法自然是被老刘家收了起来,但是,后来平定诸吕,周专门回来一份副本,拿给了周亚夫。都是自己的儿,周对周亚夫这个小儿也是的,他既然不想个废心,想要自己挣一个爵位,那么,周自然要给自家儿行个方便。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1】【2】【3】【4】【5】【6】【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