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咪咕公版·两晋南北朝史
  4. 第六节 殷浩桓温北伐

第六节 殷浩桓温北伐(2/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时河南一片土,为秦、燕所共觊觎。永和八年,二月,张遇叛,使其党上官恩据洛。四月,豫州刺史谢尚帅姚襄与遇战于诫桥,(在许昌。)败绩。苻健使弟雄援遇,因袭遇,虏之。仍以为豫州刺史,镇许昌。是月,冉闵为慕容儁所灭。儁复遣兵围邺。蒋遣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奉表归顺,且乞师。初,谢尚使濮大守施据枋。(濮,见第三章第四节。枋,见第四章第二节。)及是,自仓垣次于棘津,(仓垣,见第三章第四节。棘津,见第四章第二节。)止猗不听,而责其传国玺。猗使嵩还邺复命。未决。施乃率壮士百余邺,助守三台。(三台,见第四章第二节。此据《载记》。《谢尚传》云:施遣参军何率壮士百人邺,登三台助戍。)谲之曰:“且玺付我。今凶寇在外,路不通,未敢送也,须得玺,当驰白天耳。闻玺已在吾,信卿至诚,必遣军粮,厚相救饷。”以为然,乃玺付之。施宣言使督护何迎粮,令怀玺送于京师,而冉氏校尉愿、龙骧田香开门降慕容评。施、,悬缒而,奔于仓垣。于是燕人亦浸浸南矣。

《斫琴图》描绘古代文人学士正在制作音、颇魅力的古琴的场景。画中有14人,或断板、或制弦、或试琴、或旁观指挥,还有几位侍者(或学徒)执扇或捧场。

姚弋仲归晋较晚,晋授以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大单于,而以其襄督并州,为并州刺史。永和八年,弋仲卒。襄秘丧,率六万,南攻平、(见第二章第二节。)元城、(汉县,今河北大名县。)发,(汉县,今山东堂邑县西南。)皆破之。至荥,(见第三章第三节。)乃发丧成服。与昌、李历战于麻田,(胡三省曰:荥、洛之间,地名有豆田、麻田,各因人所艺而名之。)矢死,赖其弟苌以免。晋襄于谯城,(见第三章第三节。)遣五弟为任。《载记》言襄“少有名,雄武冠世。好学博通,雅善谈论。英济之称,著于南夏”。又言“襄前后败丧,众知襄所在,辄扶老携幼,奔驰而赴之。其为桓温所败也,或传襄创重不济,温军所得士女,莫不北望挥涕”。虽或过誉,当非全虚,其才略或在苻健之上。然寄居晋地,四面迫敌,不如健之关,有施展之地矣。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秦、燕侵,而晋人不能北师者,则以其外相持,不徒不能协力,且互相牵掣也。初平殷浩,(平,晋县,属陈郡,未详今地所在。)弱冠有名。三府辟,皆不就。庾亮引为记室参军,累迁司徒左史。庾翼复请为司,除侍中、安西军司,并称疾不起。于时拟之、葛。王濛、谢尚,常伺其,以卜江左兴亡。因相与省之。知浩有确然之志,既返,相谓曰:“源不起,当如苍生何?”(源,浩字。)庾翼诒浩书曰:“当今江东,社稷安危,委何、褚诸君,外托庾、桓数族,恐不得百年无忧。足少标令名;十余年间,位经外,而潜居利贞,斯理难全。且夫济一时之务,须一时之胜,何必德均古人,韵齐先达邪?王夷甫,先朝风士也,然吾薄其立名非真,而始终莫取。若以非虞、夏,自当超然独往,而不能谋始,大合声誉,极致名位。正当抑扬名教,以静源,而乃谈庄、老,说空终日,虽云谈,实华竞。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寄命推务,而甫自申述,徇小好名,既囚胡虏,弃言非所。凡明德君,遇会际,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益知名实之未定,弊风之未革也。”史言浩善玄言,为风谈论者所宗,世多以成败论人,遂以浩为虚名无实。其实清谈者或无实济,有实济者不必皆不善玄言。梁武帝尝讲经、舍,陈武帝亦然,二帝可同日语乎?庾翼、谢尚,皆济之才,翼兄弟尤尚综名实,而其慕浩如此;翼与浩书,极论王衍之失,正见浩非其俦;知浩非沽名养望之也。穆帝初,庾冰兄弟及何充等相继卒,(充卒于永和二年正月。)简文帝时在藩,始综万几,褚裒荐浩,征为扬州刺史。浩频陈让,自三月至七月,乃受拜。桓温灭蜀,威势转振,朝廷惮之。简文以浩有盛名,朝野推服,引为心膂以抗温。为是与温颇相疑贰。会遭父忧,去职,时以蔡谟摄扬州以俟浩。服阕,征为尚书仆,不拜。复为扬州刺史。遂参综朝权。颍川荀羡,少有令闻,浩擢为义兴、吴郡,以为羽翼。(颍川,见第三章第三节。义兴,晋郡,今江苏宜兴县。吴郡,见第三章第九节。)王羲之密说浩、羡,令与桓温和同,浩不从。温与朝廷,是时已成无可调和之势。晋朝振饬纪纲,自不得不为自之计。羲之最怯耎,其说浩、羡与温和同,亦不过为苟安目前之计,然亦未能必温之听从也。而世或以不能和温为浩罪,则瞽矣。六年,闰月,浩加督扬、豫、徐、兖、青五州。桓温率众北征,上疏求议陆之宜,久不


【1】【2】【3】【4】【5】【6】【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